《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
【封面故事】GDP含金量哪個省份更高
滬京粵跌出前三 第一梯隊多被中西部省份佔據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朱禁弢 |北京報道
剛剛過去的2014年,我國居民的幸福感有何變化?不同區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說,隻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沒有GDP,一定不會幸福。
據《中國經濟周刊》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統計,31個省份在2015年地方兩會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數據中,有24個省份GDP過萬億元。
以最能反映區域發展水平的人均GDP角度考察,31個省份中,有天津、北京、上海等9個省份的人均GDP過萬美元。按照世界銀行2013年的分類標准,天津、北京、上海、江蘇已經達到高收入經濟體的標准。
GDP衡量的是一國或一個地區一定時間內最終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GDP收入將分配給企業、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則衡量在創造GDP過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觀經濟學理論表明,居民幸福感會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截至2015年2月12日,經《中國經濟周刊》採訪、中國經濟研究院統計發現,累計有20個省份的統計部門權威發布了2014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這讓中國居民人均收入情況得到更全面的展現。
在這20個省份中,浙江以32658元位列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榜首。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比值,被權威專家認為更能用來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自2009年起,《中國經濟周刊》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已連續6年發布根據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數據計算出的比值,並將這一比值視作GDP含金量(即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稱作“幸福指數”)。
正是由於今年有了官方權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今年的GDP含金量榜單與往年大不一樣。2014年的全國GDP含金量平均值為0.431,創歷年最高值。較2009年的0.3856增長了11.8%,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人均GDP的比重,成為衡量經濟增長質量的應有之義。
“GDP含金量”的排名反映了民眾分享GDP蛋糕的大與小,也為地方政府的執政理念和發展觀念,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價值。
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大排名
2015年2月,《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統計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經濟數據,計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採訪專家學者對排名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雲南、安徽、江西、山西、廣西、貴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肅、黑龍江、湖南、河南、河北、廣東、北京、湖北、重慶、寧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江蘇、內蒙古、天津。
其中雲南等12個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國平均數之上。
接受採訪的經濟學家將表格中的省份分為三個梯隊進行了解讀。
第一梯隊(全國平均數之前)有13個省份:雲南、安徽、江西、山西、廣西、貴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肅、黑龍江。
第二梯隊有9個省份:湖南、河南、河北、廣東、北京、湖北、重慶、寧夏、西藏、福建。
第三梯隊有9個省份:青海、新疆、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江蘇、內蒙古、天津。
滬京粵跌出前三 第一梯隊多被中西部省份佔據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關的首要指標就是居民收入。從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盡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計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於GDP含金量排名,但鑒於自2011年以來,上海、北京、廣東已經連續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無變化,故研究人員起初認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應該依然會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單的領頭羊。
但是,2014年的排名甫一問世,接受採訪的幾位專家都甚感意外:滬京粵竟然不在第一梯度之列。上海雖然在第一梯隊,卻從首位跌到了第7位﹔北京更是從第二跌到了第17位。2014年的前三名被雲南、安徽、江西取而代之:一個西部省份,兩個中部省份。
然而這三個中西部省份也並非“無名之輩”。自2010年以來的GDP含金量排名中,3省份均位列前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