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員撰文:我國銀行利潤哪來的,哪去了?--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央行官員撰文:我國銀行利潤哪來的,哪去了?

長期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息差可能縮小,利潤增速可能下降,未來銀行業需要調整經營發展戰略,拓展盈利空間  2010年、2011年我國商業銀行淨利潤高速增長,增速達到36%左右,2012年下降至19%。
2013年05月03日08:1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長期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息差可能縮小,利潤增速可能下降,未來銀行業需要調整經營發展戰略,拓展盈利空間

  2010年、2011年我國商業銀行淨利潤高速增長,增速達到36%左右,2012年下降至19%。近年來的盈利增長,使銀行業不僅能計提大量資產減值損失准備,提高風險抵補能力,而且能留存較多利潤以補充資本,為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創造有利條件。目前,銀行業在經營管理效率、風險管控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長期來看,隨著利率市場化和直接融資的發展,銀行息差可能縮小,利潤增速可能下降,未來銀行業需要調整經營發展戰略,拓展盈利空間。

  銀行業盈利增長是金融改革發展的成果,與宏觀經濟環境密切相關,也是金融持續支持經濟發展的需要。要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讓更多的社會資本分享銀行業發展成果。同時,要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金的作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銀行業利潤哪來的?

  多重因素影響銀行業盈利增速

  2007∼2012年,我國商業銀行每年的淨利潤從3000多億元增長到1.2萬億元,年均增長29.6%(見1),尤其是2010年、2011年,增速達到36%左右。從淨利潤構成看,收入、成本、撥備等是影響銀行業利潤增速的主要因素。

  收入因素。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淨收入分別佔商業銀行營業收入的80%和15%左右。

  首先,生息資產規模和淨息差決定利息收入。利息收入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營業收入,包括利息淨收入和投資利息收入,兩者分別佔營業收入的60%和20%左右。以貸款和券為主的生息資產規模和淨息差決定利息收入。2010年、2011年較快的生息資產增長速度和穩定上升的淨息差促成了利息收入的高增長。2010年、2011年上市銀行利息收入增速高達28%和24%。2012年淨息差相對平穩,但生息資產擴張速度有所放緩,導致利息收入增速回落。2012年,上市銀行利息收入增速回落到15%左右。

  其次,資本市場行情、監管層價格管理政策等因素影響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銀行托管、基金代銷等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受資本市場行情影響。2007年,資本市場行情較好,銀行機構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普遍較高。2009年,資本市場“由牛轉熊”,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有所回落。2010年、2011年在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推動下,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有所回升。2012年,資本市場仍然相對低迷,監管層又規范銀行服務收費,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速近六年來首次低於20%,工行、農行和建行等機構增速甚至低於10%。

  成本因素。除2009年外,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持續下降,銀行業經營管理效率逐年提高,這也是近年來銀行利潤增長的因素之一。2007∼2008年、2010∼2012年,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分別比上年下降1.9個、2.4個、2.9個、1.9個和0.3個百分點。由於部分營業支出具有剛性,銀行業成本收入比下降空間有限,2012年下降幅度有所減小。

  撥備因素。2007∼2012年,商業銀行資產減值准備金余額從6000億元增長到1.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從41%提高到296%。每年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規模主要受宏觀經濟形勢及銀行對未來資產質量變化趨勢的判斷的影響。2008年,我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明顯下滑,銀行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比上年顯著增長。最近三年,銀行業抵御風險能力逐步提高,整體信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盡管2012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出現反彈,但經濟企穩緩解了不良貸款上升的壓力。2010∼2012年,資產減值損失准備穩定增長。

  間接融資為主的社會融資格局決定了銀行收入結構

  我國的社會融資以間接融資為主,利息收入也成為銀行的主要收入。實體經濟以銀行貸款為主要融資渠道,銀行則以經營存貸款為主要業務。盡管近年來我國直接融資快速發展,但目前間接融資佔比仍高達75%以上,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一般不到50%。

  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模式也是銀行業收入來源比較單一的重要原因。歐美國家銀行業非利息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普遍高於30%。歐洲銀行業混業經營,美國銀行業有限混業經營。歐美國家銀行不僅從事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還從事資信評估、金融交易等大量綜合性業務。我國非利息收入主要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而歐美銀行業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之外,還有大量金融交易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2009年,法國銀行業金融交易淨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淨收入合計佔非利息收入的50%,佔主營業務收入的29%﹔美國銀行業除手續費及佣金外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佔非利息收入的58%,佔主營業務收入的21%。可見,我國銀行收入來源與歐美國家不同,不能簡單類比。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收入結構逐步改善,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持續增長,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比重達18%,其中部分國有大型銀行已達20%左右,接近國際性大銀行水平。

  銀行業利潤哪去了?

  用於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准備,以豐補歉

  銀行業風險高,其效益與宏觀經濟形勢正相關。在經濟上升期銀行需要增提撥備,為經濟下行期彌補損失做准備。我國銀行曾背負長期形成的政策性歷史包袱,這些包袱主要通過國家政策和銀行重組逐步消化。銀行改制重組后,需要依靠自身力量來應對經濟周期波動,所以在經濟形勢相對較好的時期應增加撥備,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良貸款反彈和經濟周期波動。2007∼2012年,我國商業銀行資產減值准備金余額從6000億元增加到1.5萬億元,風險抵補能力大幅增強。以A股上市銀行為例,2010年和2011年,上市銀行提取的資產減值損失佔撥備前利潤的15%。

  用於所得稅和投資者分紅,其中很大部分用以支付銀行改制成本

  2010年和2011年,上市銀行繳納的所得稅佔撥備前利潤的20%,佔所有上市公司所得稅總額的44%。此外,銀行在撥備前還需繳納營業稅及附加。2010年和2011年,上市銀行繳納營業稅及附加近2500億元。

  據測算,2010年和2011年,上市銀行對投資者分配的紅利約佔撥備前利潤的23%。國有股佔銀行業總股本的大部分,銀行分配紅利的很大部分也歸國家所有。直接和間接歸屬於國家的紅利佔上市銀行全部分紅的60%以上。

  所得稅和國有股紅利是國家在銀行改制中大量投入的回報。2003∼2009年陸續完成的工、農、中、建、交、光大和中信七家銀行財務重組中,國家先后剝離銀行不良貸款2萬億元,注資約合6546億元等值人民幣。國家財政與改制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建立共管基金,購買剝離的銀行不良資產。償付共管基金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改制銀行的所得稅和股權分紅。此外,財政還發行特別國債,注資成立中投公司,該公司注資大型國有銀行,並以這些銀行的股權分紅支付特別國債利息。

  用於留存利潤,內源性補充資本

  銀行是高風險行業,需要充足的資本。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之所以如此嚴重,原因之一就在於銀行缺乏充足的、高質量的資本。所以,巴塞爾資本協議——從BASEL I到BASEL III都特別強調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根據資本充足率要求,銀行要不斷增加貸款,就必須不斷補充資本金。2008∼2012年,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新增41萬億元﹔按10%的資本充足率計算,就必須增加4.1萬億元的資本。

  銀行可以通過淨利潤留存、發行次級債和資本市場融資等方式補充資本,但過於依賴外部融資會沖擊資本市場。來自淨利潤留存的內源性融資,是目前我國銀行業補充核心資本的主要渠道。2010年和2011年,上市銀行增加的1.5萬億元核心資本中,近1萬億元來自淨利潤(包括未分配利潤轉增資本、盈余公積和一般風險准備),佔比60%以上。近1萬億元的淨利潤留存佔同期上市銀行撥備前利潤的42%。內源性融資不僅為銀行業持續支持實體經濟提供了資本保障,也減輕了外部融資對資本市場的沖擊。

(責編:曹華、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