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利率下限放開還沒滿月,沒有最低隻有更低的貸款折扣就已接踵而來。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上周五發微博稱,他近期在杭州調研時了解到,浙江有一家單位從銀行獲得了年利率3.5%的貸款。如果以目前1年期貸款基准利率6%計,這家單位獲得的貸款利率僅略高於五八折,大幅低於一個月前央行未放開利率管制時的七折下限。同樣,3.5%的貸款利率也僅比1年期3%的定存利率高50個基點,倘若以時下收益率普遍超過4%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衡量銀行真實的存款成本,那麼這筆貸款毫無疑問無錢可賺。
解釋這筆貸款的唯一理由,隻能是銀行從這家單位得到了更多。不過即便如此,貸款利率下限放開的影響顯現得如此之快還是讓人心驚膽戰。因為競爭會讓消息不脛而走,最終博弈的結果將是一整輪貸款的重新定價,資質類似的客戶一定會要求同等的待遇。而要留住這些客戶,銀行就必須給出足夠多的誠意——跳樓價、甩賣價等零售界常見的價格戰手段,隻怕很快就會在對優質客戶的爭奪中蔓延開來。
這麼做的結果,是資金的價格很快會出現分層。風險更低的客戶,會享受更低的融資成本。從目前的市場現實來說,國企、地方政府、大型私企等傳統意義上的銀行優質客戶將直接受益。特別是對一些現金充裕的企業來說,銀行更是會積極推銷優惠貸款,以此換取存款或者企業現金管理業務。但銀行這麼做也僅僅是第一步,因為如果這些賠本吸收來的存款不用去賺錢,那麼銀行就將真的無錢可賺了。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哪些銀行可以賺到比同行更多的錢?記者粗略進行了歸類,大致可能會有以下幾類:
首先是資金成本低的銀行。這是吃老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價格戰打贏了再說。而要在價格戰中取得勝利,那麼底牌足夠硬是關鍵。目前來看工行、農行等資金價格有優勢的大銀行,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恐怕會是短期內比較確定的趨勢。但這並非長久之計,因為價格戰基本上屬於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除非能夠將對手徹底打趴下,否則不具備長期貫徹的意義。
其次是風險識別能力強的銀行。這是考驗技術的,因為銀行貸款玩的是風險。大家都敢玩的業務基本沒有技術難度﹔敢玩別人不敢玩的,才是核心競爭力。具體體現有兩個層面:一是定價能力,能力強的銀行敢給別人不敢給的低價﹔二是市場開拓能力,厲害的銀行敢做別人不敢做的客戶和業務。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風險的高低不再會有統一的外部標准去衡量。這也是未來的監管趨勢,就是風險的衡量從“標准法”向“內評法”過渡。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同一種業務A銀行認為風險權重是100%,但B銀行卻認為是80%。后者比前者更加節約資本,因此也有更強的定價能力。這並不是監管厚此薄彼,而是銀行資源和風險管控能力差異的直接體現。
最后一類有競爭優勢的銀行,是享有監管優待的銀行。比如監管評級最高的銀行,因為這些銀行能夠經營比低層級銀行更廣的業務范圍,因此也更具有競爭合力。在應對需求復雜客戶的情況下,這些銀行能夠定制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其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會幫助它們贏得競爭。這在成熟市場上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能夠服務頂尖客戶的銀行通常寥寥無幾,正因為如此它們也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因為客戶沒有其他選擇。
從目前國內市場的格局來看,資金成本低和風險識別能力強,似乎是不同銀行的不同優勢,並沒有哪家銀行能夠在這兩方面當中全面領先。所以,這個層面的競爭未來將更加殘酷。最后一類銀行則似乎還不存在,因為混業經營並未放開,銀行也並非完全依賴市場手段爭取客戶。更有現實意義的類比可能是有的銀行在個別領域建立起了自身的競爭優勢,以至於對手難以超越。隻不過,中國市場之大這種鴻溝並非不可逾越,三五年重排座次是常有的事兒。(記者 羅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