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改進銀行存貸比監管正顯得十分必要。這個征兆來自於市場對銀行存貸比指標的不滿,自今年“387號文”存款口徑調整新規發布后,要求這個監管標應退出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甚至想的更多,已經開始普遍關注指標退出后,監管與貨幣政策如何進行。
兩會前后,取消存貸比指標的呼聲又見高漲。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當前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存款增速放緩、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75%的存貸比考核極大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
如何更合理的調整利率杠杆,確實是一個決策層關注又必須盡早解決的難題。數據顯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在通脹走低的背景下,實體經濟實際借貸利率水平依然偏高。1月份,CPI同比增幅由上月的1.51%回落至0.8%,儲戶實際利率上升至1.95%﹔PPI同比跌幅從12月份的3.32%擴大至4.30%,企業實際借貸負擔也由8.92%上升至9.90%。“低增長、高利率”進一步加重了通縮壓力。
實際利率高企的局面是否隻能通過降息等貨幣政策操作改善?那些更開拓思路的觀點開始上升,比如改進、優化存貸比的監管指標,同時爭取在法律上淡化甚至取消存貸比指標的約束,推動銀行降低貸款利率,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這些觀點也開始為決策上層所吸收,去年底,李克強總理曾在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表示,要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隨后的媒體報道也披露,有關部門已將修改商業銀行法建議方案上報,並等待進入人大常委會正式的修改法律程序,可能涉及到存貸比指標修改。存貸比指標有望不再作為銀行業硬性監管指標,而是作為動態的監測指標。
假如放在金融改革的總體框架內考量,對存貸比指標的深入調整或退出時機的觀察或許就會更明晰一些。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指出,中國金融市場日益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2015年中國將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他表示存款利率上限今年或放開,支持民營資本符合條件的開設民營銀行和存款保險制度。這幾項重大的金融改革措施,與存貸比將要進入“彈性機制”或退出有密切關系。
從人民幣走向利率市場化的節奏來看,中國資本與金融市場在加速向市場化邁進,對監管的政策和調控機制,也提出要更具彈性和靈活性的需求。銀行存貸比退出的時機或可能與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同步。“銀行多過米鋪”不是一件壞事,隨著金融監管與創新的不斷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包袱”和“架子”將越來越小、越來越輕。多種資本構成的銀行業形態,這是2015年資本市場可以期待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