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保監會正式宣布放開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証利率。在穩步推進人身保險費率政策改革中,將前端產品定價權交還保險公司,產品預定利率(或最低保証利率)由保險公司根據市場供求關系自主確定﹔后端的准備金評估利率由監管部門根據“一籃子資產”的收益率和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等因素綜合確定,通過后端影響和調控前端合理定價,管住風險。
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保監會確定了“普通型、萬能型、分紅型人身險”分三步走的改革路線圖,並於2013年成功邁出第一步,放開了普通型人身險預定利率。放開萬能型人身保險的最低保証利率是其中第二步,既取消萬能保險不超過2.5%的最低保証利率限制,又集中強化准備金、償付能力等監管,並提高風險保障責任要求,最低風險保額與保單賬戶價值的比例提高3倍,體現回歸保障的監管導向。
目前保險理財產品包含萬能險、投連險、分紅險三類,市場上萬能險產品實際年化收益率集中於5%至6.5%之間,相對銀行理財產品略有競爭力。袁序成表示,未來,保監會將繼續推進第三步——放開分紅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力爭早日實現人身保險費率全面市場化。
業內人士表示,相對於萬能險,下一步分紅險費率改革更加值得期待。作為保險理財產品的重要品種,二者的費改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給保險公司和消費者更大的選擇空間。
而一些公司已經開始嘗試將相關產品及時“升級”。中國証券報記者獲悉,太平人壽近期推出了萬能險產品,提高保底收益率和預期收益率,同時加大費用設定靈活度,強化保障與投資兼容。
而富德生命人壽則將部分產品的最低保証利率提高至3.5%。相關負責人表示,費改方案出台后,保險公司適當調高萬能險最低保障利率,可以在利率下行周期有力開拓市場,並相應提高萬能險產品風險保障責任。在產品策略上,理財功能將進一步凸顯。最低保証利率提高后,市場主體的投資、經營和風險控制能力均需加強。
保險公司人士表示,隨著市場化定價機制的進一步確立和完善,保險公司將迎來更多市場機遇,市場上的差異化經營將更加明顯,資產負債雙輪驅動協調將被更多地強調和重視。從監管角度看,對於后端風險的把控也會從嚴。總體而言,壽險費改將調整保險理財產品的整體格局,即使保險公司經營規范性提升,也促進市場向良性競爭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