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市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提前达到了小康社会标准。
同时,近年来,北京大力加强保障房建设。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北京累计开工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70余万套。五年内实现了近50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想。
小康社会指标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显示,到202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平方米,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0%。
□社保
>>现状
社保人群全覆盖正加速实现
据了解,目前本市职工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相对较高,已经超过了96%。居民医保的覆盖率已达93%。本市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也达到了95%。
本市社会保险的人群全覆盖正在加速实现,农民工医保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并轨,享受城镇职工同等医保待遇。
机关、参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全部单位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范围。灵活就业、失业人员的生育费用和城镇居民的生育、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本市以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基金扩面征缴,确保150万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养老和医疗保险。截至今年一季度,本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12.8万人、1202.9万人、902.5万人、869.2万人和715.7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1.2%、11.3%、14.0%、4.6%和90.4%。社会保险基金收大于支,基金结余同比增长20%。
>>举措
新生儿出生即可享医保待遇
北京市不仅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老一小”医保,而“一小”医保随后还出台惠民新政,新生儿出生即可享受医保待遇。新政策填补了新生儿出生到参保缴费的空当期,完全实现了“一小”医保待遇享受的无缝对接。另外,“一老”医保在住院方面,在一个医疗保险年度内累计支付的最高数额也从7万元提高到了15万元。
本市还大幅提高社保待遇标准。随着本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已经达到2516元/月,较5年前翻了一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也达到450元左右,增长了3倍。此外,失业保险金每档上调60元,调整后平均达到896元/月,增幅为7.2%;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人均上调273元,达到2848元/月,增幅为10.6%;供养亲属抚恤金每人每月增加150元,达到1684元/月,增幅为9.8%;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分别达到357.5元和277.5元,分别增长8.3%和11%;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00元,达到1260元/月,增幅为8.6%。
>>我的小康
养老金年年涨日子越过越好
对于密云县穆家峪镇北穆家峪回族村村民穆育才大妈来说,有社会保障,就意味着日子越过越好。
穆大妈每个月都会到村里的银行去登一下自己和老伴的存折。看到存折里的钱不断增多,老人脸上露出笑容,心里也感到踏实多了。
她告诉记者,老伴穆瑞海之前参加过工作,所以每月能领取到养老金2000多元。从2008年开始,她也参加了县里的新农保,她的养老金每年递增。现在她一个月差不多能拿400多元。
现在老两口还在院子里种点蔬菜,吃喝花钱不多。一年下来,老两口还能添置两三件新家电。这不,今年“五一”,穆大妈就花4000多又买了一台对开门的大冰箱。穆大妈说:“其实旧冰箱还没坏,就是觉得它小了,搁的东西少,反正手里也有余钱,索性就换个大冰箱。”
据密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方面透露,目前密云的参保对象是15.7万人,现在参保者已经达到了15.4万人,参保率达到了98%以上。
本报记者赵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