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英中時報》報道,近日,英國邊境署稱,對英國經濟有推動作用的“富人”將享有更加快捷的入關通道,引起極大關注。在這樣的英國社會中生存的華人,收入的客觀數字是否決定華人貧富觀?該報在來自不同行業的在英華人中展開調查,初探華人如何審視自己在英國的財富狀況。
市場調查員,25歲,男,來英兩年
單身,年收入10,000-20,000英鎊。在倫敦租房,月租400英鎊。有6000英鎊存款。
你認為自己是窮還是富?“在英國(我)此時此刻就是個窮人啊,工資太低,月光族。生活尚且能夠自理……悲催。”
“我對現在的經濟狀況非常不滿意,但似乎也沒有辦法。作為一個留學生來說,剛畢業,沒經驗,是非常難找工作的,走上坡路是比走下坡路吃力的。”
“我的生活質量馬馬虎虎吧,但絕對沒虧到自己。吃的呢,雖說不會特意去買有機的,但也絕對不買最便宜的。挑性價比較高的。比如雞蛋,一定要買free range。我喝的東西比較費,天天都會喝飲料,礦泉水也是每天必備。”
“健身是必要的,一周去三到四次,一個月花費40鎊。健身還要配合飲食,雞肉和牛肉必不可少。還要補充蛋白粉。”
“我的幾個最好的朋友都和我差不多,在努力奮斗著,經濟狀況不是很好,但似乎過得都蠻開心。但也有認識的同學經濟蠻不錯的,那是因為人家之前在國內有多年的工作經歷啊。”
“我會和朋友聊收入狀況問題, 一是因為在英國大家都自己打拼,所以互相很關心,二是因為中國人嘛,討論收入也很正常,不像外國人談收入是禁忌。”
商業分析師,22歲,女,來英一年
單身,培訓期年收入約23,000英鎊。在倫敦租房,月租500英鎊,有5000英鎊存款(來自獎學金、壓歲錢和國內實習時的酬勞積蓄).
你覺得自己是窮還是富?“窮。”
“我對富的要求比較高,現在離我認為的富太遠太遠了。”
“大家都是剛畢業,身邊在英的中國朋友收入普遍沒有我好,我拿到的工作offer算是比較不錯。但我感覺自己做的工作比同輩人付出的辛苦更多,所以應該得到更多的報酬才對。”
“我特別討厭爸媽對我的懷疑心理,他們會說‘你剛畢業在公司裡能和別的培訓生比麼?’爸媽特別希望我回去,在北京發展,目前我的公司可能會調我回中國,但我不想回去,我還想在外面學更多的東西。”
“如果拒絕現在這個公司的安排就要另謀出路,但我認為既然自己能得到現在這個機會, 下一步就隻會得到更好的機會。”
“小時候和媽媽逛街,都緊著給我買衣服,她自己嫌貴隻買打折的,但其實媽媽最喜歡穿好看的衣服了,所以我想達到的成就,就是媽媽喜歡哪件衣服就給她買哪件,顏色都喜歡就買兩件,讓錢不成為問題。我奶奶的願望是能有一所帶花園的房子,在國內這是個很奢侈的夢,我一定幫她實現。”
中超員工,44歲左右,女,來英四年
已婚,有兩個女兒,先生是廚師,家庭年收入約24,000英鎊(大部分來自做廚師工作的先生)。在大倫敦附近城市買房,每月房貸800英鎊。沒有存款。
你覺得自己是窮還是富?“還行吧。”
剛來的時候大家都不容易,真的,我們經歷過所以我們知道真的是很難。有嘴說不了話,有腳走不了路。語言是最大的障礙,交通工具什麼的也都不懂。
“我老公先來了兩年,我還不想來。但夫妻兩個一個東一個西,自己一個人在那邊(香港)帶著兩個孩子,也不容易。以試試看的心情來的。”
“來的時候我還跟我的兩個孩子說,我們大家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如果適應就留下來,不適應就回去。她們倆現在都覺得挺好,因為說真的,在香港讀書壓力也挺大,她們喜歡在這裡。”
“剛來時聽朋友說英國的公校還行,私校我們也沒有能力負擔,既然公校還可以,我們就讓孩子們讀(公校)了。”
“房子也買了三年了,香港的房子賣了作首期買的。我一直覺得隻要勤勞一點,就應該不會餓到自己。”
“現在(大學)學費9000鎊,我們大概了解一下,住宿費什麼的都要四五千。我們也想說去旅行啊什麼的,但一考慮孩子明年要讀大學(就算了)。”
“我和教會裡的中國朋友很少談論經濟問題,感覺收入比我高比我低的都有,像我這樣子,已經很感恩了。一開始來這邊什麼都沒有,現在有了自己的房子,孩子能夠這樣子讀書,我們也認識挺多人,什麼都挺好的,很感恩。”
華人企業員工, 33歲, 女, 來英五年
已婚,先生是自由媒體人,家庭年收入20,000-25,000英鎊。在英格蘭東南部城市租一套一室一廳的公寓,房租每月625英鎊。有約10,000英鎊存款。
你覺得自己是窮還是富? “(經濟狀況)比較緊張。”
“我是在英國全職工作以后才感到掙錢很艱辛,要幫補家計,(收入)剛剛夠用,留不下積蓄。這種感覺是我在國內工作時從沒體會過的。當時和同齡人相比,我屬於相對高收入的,很大手大腳,衣食住行都很寬鬆,沒有要攢錢的念頭。”
“以我們的能力和對未來生活的一個安排,我覺得目前這種量入為出的狀況是暫時的。而以我的性格和自尊,讓我用窮來形容自己,那就是狀況已經到了一個有點不堪的地步了。目前我們不是這樣。”
“與其說是對經濟狀況不滿意,不如說是對目前這種生活掙扎狀態的糾結和痴纏,想盡快度過這種身份和工作的不穩定期。不管是自己創業還是尋找一份報酬更加合理的工作。”
“會去度假,但都是用積蓄而不是靠每月收入。”
“我感到這裡的人們更自在善良,從社會的制度建構,到它的國民本身都是這樣,我們在這裡很快樂,也有高興的朋友圈子,這些我未必能在國內獲得,所以我們還是希望在這裡解決長遠的身份問題。”
“我和先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經濟條件也很好,不需要我們提供資助,但我們會買禮物盡孝心,隻要和父母出去,包括旅游,和親戚朋友吃飯,就不需要父母掏錢。”
“其實大部分從大陸過來的年輕人,他們沒有真正體會過太窮的感覺,我們也是這樣。”
工程師,31歲,男,來英十年
已婚,有一個孩子,家庭年收入56,000-64,000英鎊,個人年收入32,000-40,000,太太目前在休一年的產假﹔在曼徹斯特買房,每月房貸370鎊。有穩定存款。
你覺得自己是窮還是富?“中等。正常狀態。”
“我開始工作后就買了一輛路虎,后來買了在曼城市中心兩室一廳的房子,比較有都市生活的感覺。 我們家的電子產品既有蘋果系列產品,也有安卓,PC系列產品,也有像X-BOX啊這種微軟系列產品,這樣我們就有一個多元化的選擇,任何時間都不會因為多媒體設備故障問題和世界失去聯系。”
“我和太太每年固定去度假,一般會選擇去歐洲。在英國的話會在大的銀行假選擇去離家近的湖區等地宿營,或者租小木屋住幾天。”
“有了小孩后,會挑戰大一些,小孩不產生任何GDP,他/她的教育和生活,能頂到一個大人正常的工資,是一個比較大的投入。”
“普遍來說,年輕華人都不會覺得自己窮,因為大家來英的時候普遍都有家裡堅強的后盾。至少都不差。但大家現在很清晰地感覺到處於一個過渡階段,臨時生活的落腳點。所以很多人不太在意置辦不動產這樣的問題,但在日常社交,購物和生活上,都不會吝嗇。但也很少有人會宣傳自己是大富,因為在英國有富人的標准,比如說你要有多少多少套不動產,股票,生活在什麼環境,買什麼東西,有一套自己的標准。”
“現在35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人會百分百拍胸脯說,我就要在這裡扎根再待30年。一個原因是大多是獨生子女,家裡父母需要照顧,第二個是自己的事業上在英國積累了若干年后,各方面都比較成熟了,伴隨著國內各方面利好政策的影響,很多人會想著回國。”
領取福利者(歐盟成員家屬),51歲,女,來英兩年
喪偶,每周領取71鎊的求職者津貼,住在大倫敦地區政府資助的公寓中。沒有存款。
你覺得自己是窮還是富?“(我)在這個國家應該算是貧窮的。”
“緊巴著點兒花唄,(錢)夠花,沒有積蓄。我女兒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她有時候問我有錢沒,沒錢就給我點兒,我偶爾(從女兒那裡用錢),反正不想拖累她。”
“我們一直是靠地方政府救濟住房。原來我們兩個人(和先生)住兩間臥室的房子,還有前后花園, 一個月房租1000多鎊吧,后來先生去世以后,地方政府給我個人最高的住房資助是750鎊(每月),如果還繼續住那個房子的話自己還要每月添300鎊,所以說現在找了這個正好租金750鎊(每月)的公寓。”
“求職者機構提供的課程是可以選擇的,可以學英語,學電腦。我想提高一下英語讀寫水平,上的英文班,有些學生來自歐盟國家,在英國待了好幾十年英語也不是特別好。我們這個群體都是沒有工作的,所以說我不覺得自卑。”
“說起來,我們中國人吃過苦,在這裡現在這點錢也是夠我們生活的,反正也不經常上飯店什麼的,我就是什麼便宜買什麼,99便士店,要下架的蔬果,大的自由市場蔬菜水果都是1鎊錢一筐,我一個人都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