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29日電 (李海霞)春節將至,在微信 “搶紅包”活動的帶動下,不少小伙伴就此輕輕鬆鬆“交出”了銀行儲蓄卡、加入了微信支付的大軍。與之相比,已經上線半年多的余額寶,管理規模已經突破2500億元。然而,許多人在接受余額寶這一網絡理財器的同時也開始擔心它的安全與風險問題。余額寶真的那麼無可挑剔嗎?
上線之初,余額寶宣傳14倍銀行活期利息,動輒6%以上的7日年化收益率,將大批“85后”、“90后”草根用戶帶入基金理財的大門。盡管標榜“你敢用,我敢賠”,但是余額寶的安全性還是不能讓人百分之百放心。
余額寶在2013年中的出現大大刺激了兩個行業:基金行業和互聯網行業。而一位不願意署名的業內專家認為,余額寶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基金投資風險和互聯網風險兩方面。
高收益率並非常態
22日,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高達6.398%,讓余額寶著實風光無限。但業內專家認為,余額寶是一款理財產品,算作一種投資渠道,金融界最重要一條金科玉律是任何高回報都伴隨著高風險。“余額寶是否能一直有這麼高的收益率,估計余額寶的負責人也不會給你打這個包票。”業內人士稱,余額寶之前有高收益率,但這個並不能說余額寶以后一直會有這麼高的收益。
同時,余額寶的背后是天弘基金的一款貨幣基金,就是把貨幣作為商品來交易,從中獲得利益,把貨幣給需要的人,收取利息即可。專家認為,貨幣基金對市場利率有很高的依賴,余額寶推出的時機很好,正是央行維持利率較高的階段。如果央行開始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或者降低利率,那麼貨幣基金的收益會迅速下降。專家指出,目前持續的資金緊張是央行擠水分的過程,未來長期利率中樞應維持在2%-3%的回報才是正常的。
對於大批草根投資者而言,收益率是其忠誠度的基礎,一旦收益水平發生傾斜,則可能出現大批投資者“轉移陣地”。
同時,余額寶此類理財產品的關聯方包括基金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相關的網絡理財平台。與之相關的任何一方出現信用問題,都可能牽連到網絡理財產品,並引發巨額贖回。
上述風險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央行官員在參加人民網舉辦的“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規范研討會”時表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是通過第三方機構支付寶存管資金,第三方機構再將資金存在銀行。在資金籌措期間,會有投資者的閑置資金沉澱在網絡公司的賬上,如何使用,沒有統一的管理,僅僅依靠網絡借貸公司的內控,沒有外部監管,存在發生挪用資金甚至卷款跑路的風險。
互聯網風險如影隨行
近期,余額寶被盜刷的現象頻頻曝光,許多人在接受余額寶這一網絡理財器的同時也開始擔心余額寶的網絡安全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余額寶的網絡安全問題,其實歸根結底是手機的網絡安全問題。手機被偷、手機SIM卡遭補辦、手機中毒、手機被借用或者被破解、復制等種種情況,都可能導致余額寶的不安全。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家住西安的黃先生在余額寶裡存了30萬元,卻遭遇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賬戶裡的4萬元被轉走。雖然黃先生設置了多重安全保密措施,但支付寶客服人員稱,如果賬號密碼遭人破解,對方也可以不通過黃先生的電腦、手機進行操作,即不受黃先生設置的多重密碼保護設置的限制,將他的錢轉走。
事實上,在實際操作中,用戶賬戶被盜后,其資金會被迅速轉入別的賬戶,而且不容易直接找到真實的資金流入主體,難以追蹤到竊賊個人並向其主張索賠。另一方面,對於賬戶被盜信息,用戶未必能及時知曉,也就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事后救濟。同時,我國尚未有健全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很多關於証明事項、舉証責任劃分、証明要求等內容未有清晰界定,不能在雙方出現糾紛時提供具體可行的裁判標准。
不僅如此,在本月 21日發生全國“大斷網”也讓包括余額寶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等網上交易充滿了“危機”。
21日當天15時10分左右,我國國內通用頂級根域名服務器解析出現異常,部分國內用戶無法訪問.com等域名網站。據初步統計,全國有2/3的網站訪問受到影響。
在此次事件中,面對客戶一線的DNS服務器都把包括百度、淘寶等在內的許多網站解析到一個IP地址為65.49.2.178的電腦上。如果這個IP地址是黑客的電腦,他會模仿網銀、淘寶做一個一模一樣的網站,把用戶賬戶和密碼全都記錄下,意味著用戶訪問的百度不是真正的百度,訪問的網銀、余額寶都可能已經被盜走,甚至是網上的一切有關個人賬號的信息將全部消失。
專家認為,任何投資理財都伴隨著風險,余額寶被盜刷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網絡無國界,服務器有國界”的大環境下,在選擇任何投資理財方式的時候都要慎重,不存在無風險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