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寶寶’們太讓我傷心了,這收益率簡直是‘跌跌不休’啊。”白領趙曉倩無奈地感慨,作為互聯網“寶寶”的鐵杆粉絲,她把資金存放於余額寶和理財通,每天早上睜眼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注“寶寶”的收益,而最近一周“寶寶”的收益連續下滑。
分析人士指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鯰魚效應”愈發明顯,即使號稱短時間內不會被“顛覆”的商業銀行也不得不“絕地反擊”:一方面,在儲戶充值“寶寶”賬戶等方面作出限制﹔另一方面,推出類似的T+0理財產品。
而針對近期媒體報道,三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總行,都不接受各自分行與余額寶天弘基金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市場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知情人士稱,協議存款本身就是非常市場化的行為,國有大行“不差錢”自然不需要協議存款。另外,隨著貨幣基金從流動性緊張時期的高收益率逐漸回到正常水平,未來“寶寶”們的收益率也將實現回歸。
收益率每況愈下
趙曉倩不在乎別人稱自己是“小財迷”,她笑言,“我是蚊子腿也不會放過的人,誰叫咱們現在資金量小呢。之前余額寶、理財通每天公布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都在6.5%,但是進入3月竟然跌破6%。”中國証券報記者發現,自春節后收益率便開始下滑的互聯網金融“寶寶”收益率呈“跌跌不休”之勢。3月6日數據顯示,余額寶七日年化收益率跌至5.835%,微信理財通跌至5.945%,百度百賺為5.797%,蘇寧零錢包為5.700%和5.803%。
余額寶方面回應稱,這是整個貨幣基金市場的正常波動。在貨幣基金的投資范圍內,影響貨幣基金收益的有以下幾個因素:貨幣政策的調整,同期存款類金融機構存貸款情況,銀行間市場債券發行情況,銀行間市場與其他市場的資金流動情況,以及外匯佔款、國庫現金定存招標、稅收轉移等。春節前,市場資金極度緊張,一個月銀行協議存款的年化利率最高曾飆升至9%,很多貨幣基金,包括余額寶在內的資金進入這一資金市場,並由此給用戶帶來了一段特殊的高收益時段。而目前一個月銀行協議存款的年化利率已經回落至4.8%附近,且有繼續回落的跡象。由此,貨幣基金也從年前那段特殊周期的高收益率逐漸回到正常水平。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政策研究室主任高紅冰表示,“收益率波動是正常的,這就是一款收益率具有波動性的產品,隨行就市的市場化產品。”
預期收益將回歸合理
市場人士認為,從長遠來看,互聯網“寶寶”們的收益水平取決於很多因素,無論是國際市場的資金流動,還是國內的貨幣調控政策都充滿變數。
事實上,投資者如果明白互聯網“寶寶”的本質是購買了貨幣基金,面對收益率的下滑就應該“淡定得多”。
歷史數據顯示,從2004年貨幣基金出現以來的完整的10個年頭,萬份單位收益均值高於300元的年份僅是2007年、2008年、2011年和2013年,收益在100元至200元之間的共有5年。最高的是2008年,均值是348.88元,如果買到最好的貨幣基金,萬份年收益是459.23元。可見,貨幣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至4%,超過5%的寥寥無幾。
近期有傳言稱銀監會展開關於銀行儲蓄與互聯網理財情況的調研,尤其是針對“兩率一致問題”。銀行業內人士透露,銀監會若讓銀行上報“兩率一致性問題”,則銀行可能取消這些互聯網理財產品享受的“提前支取協議存款,按定期存款計算收益、且不罰息”等特權。如此一來,這類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將面臨大考,勢必降低部分資金的投資周期,從而導致互聯網“寶寶”的高收益“跳水”。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短期內,不斷擴張的規模將直接考驗互聯網“寶寶”們。以余額寶為例,隨著資金規模不斷擴大,對資金流動性的管理壓力隨之增加。目前貨幣市場基金贖回遵循的是T+2原則(即T日申購,T+1確認,T+2可贖回),而余額寶能夠實現T+0,依靠的是阿裡巴巴和基金公司的自有資金提供流動性支持,以保証不會影響最終的投資收益。而隨著資金規模的擴大,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繼續維持T+0將考驗互聯網機構和基金公司。
銀行“搶客”
或許大型銀行不接受余額寶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市場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的傳言言過其實,但是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競爭不會停歇。
面對每況愈下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商業銀行終於開始發力。金牛理財網統計數據顯示,3月7日銀行在售的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57%,預期收益率破5%的理財產品佔總發行量的88.11%﹔收益率突破6%的理財產品達到118款,佔總發行量的25.99%。
其中,招商銀行推出的“招銀進寶之鼎鼎成金227號理財計劃(47天)”,雖然起售點為5萬元,期限僅為4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卻達6.3%。平安銀行推出的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起售點也為5萬元,期限89天,預期年化收益率達6.2%.
中國証券報記者走訪多家商業銀行網點發現,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保持堅挺,一方面,銀行想提早“攬金”應對可能的資金緊張狀況﹔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去年受互聯網“寶寶”等產品沖擊導致規模縮水,因此希望將儲戶拉回銀行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