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大利好影響,除代表企業上海鋼聯(300226.SZ)漲停外,金証股份(600446.SH)等12隻個股均大幅上漲。
3月6日更是延續了前一日的行情,其中三六五網(300295.SZ)、贏時勝(300377.SZ)等多隻電子信息類股票更是集體漲停。在互聯網金融得到中央首肯的情況下,資本大佬已在“余額寶”風波后堅定了投資信心。
各券商幾乎清一色地給予上述股票增持或買入評價。有分析師稱,隨著信息化、網絡時代的到來,中國已由工業經濟時代一步跨入信息經濟時代,受大局勢發展影響,軟件產業及信息技術產業顯得越來越重要,機構投資者重視程度亦逐步提高。
國泰君安証券分師析范國華等人認為,中國網民數量已達到6.18億,互聯網的普及率增至45.8%,高密度的網絡應用為電子商務、網址導航等網絡入口類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上海鋼聯、海隆軟件(002195.SZ)等個股投資價值凸顯。
齊魯証券分析師羅春鵬等人則認為,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傳統工業及商業企業亦在向網絡化轉型,為企業搭建交易平台及網絡應付、電子支付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將獲得巨大的溢價,資本爭相追捧這類企業將成為常態。
信息化“錢景”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題材並不是3月5日才受到各方關注。從7月以來,余額寶、理財通等紅極一時,讓人們對互聯網金融日漸熟悉,並引發資本對相關個股的掘金熱潮。
數據顯示,從去年7月至3月5日收盤,互聯網金融板塊的整體漲幅已超過37%。期間,資本熱捧的內蒙君正(601216.SH)的國金証券(600109.SH),股價一路飆升,市場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熱情有增無減。
而在3月5日互聯網金融獲得“正名”后,相關個股更是大幅上揚,上海鋼聯更是直接漲停。除互聯網金融概念股外,金証股份、贏時勝等金融IT企業及海隆軟件、三六五網等網址導航、行業門戶等網絡技術平台類企業亦受到資金追捧。
資金方面,贏時勝、深圳華強(000062.SZ)3月6日主力資金淨流入分別超過4100萬元、3500萬元,深圳華強更是逼近漲停板。有私募人士直言,A股市場的相關標的也將繼續獲得市場青睞,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機遇。
國金証券表示,金融IT企業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入口類平台將最為受益。
比如海隆軟件,在以26.5億元的總價收購互聯網公司二三四五的100%股權之后,成為A 股互聯網入口第一股。在馬年春節后的2月份,各券商分析師集中給予海隆軟件“買入”或“增持”的投資評級,在20日短線測評中最終錄得高達155.41%的漲幅。
擁有3000萬獨立訪客的二三四五對應市值為231.3 億元。在行業中排行第三,僅次於奇虎360及百度旗下的hao123。二三四五目前日UV約2000萬,且已經構建起網址導航、瀏覽器、軟件站、工具軟件等完備的產品線。
與海隆軟件一樣,贏時勝作為專注於資金管理信息化的金融IT企業,3月5日后同樣受到資金追捧,3月6日更是以漲停收盤,報收46.59元/股,主力資金流入1.14億元。
西南証券分析師縱菲認為,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銀行、保險(放心保)、証券等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已倍增到1000億元左右。在金融信息化的大市場中,贏時勝公司專注於資產管理和資產托管信息化細分領域,募投項目的實施有望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線,預計2013 年~2015 年公司淨利潤分別增長12.38%、11.38%、10.52%。
互聯網新寵
受益於信息化的上市公司不僅包括贏時勝、金証股份等,上海鋼聯、三六五網等同樣脫胎於鋼鐵貿易、家居及地產等傳統行業。
分析者稱,在2014年及未來三五年都持續為計算機行業的主旋律,互聯網經濟的整體市場空間必然超過傳統模式經濟,互聯網市場贏家通吃,在巨頭BAT(百度、阿裡巴巴、騰訊)陰影籠罩下仍能存活並發展壯大的機會來自兩類:深耕專業性的垂直互聯網、有獨到壁壘的自立門戶。
國泰君安証券認為,垂直互聯網企業包括金証股份、恆生電子、廣聯達,自立門戶則以海隆軟件、神州泰岳(300002.SZ)、三泰電子(002312.SZ)、東方財富(300059.SZ)等為代表企業。
不過,對於上市公司聯姻互聯網的前景,也有分析師表達了憂慮意見。比如,有分析師認為,海隆軟件收購二三四五導航網站之舉未必有交易預案中所寫的那樣具有美好“錢”景。
上述預案提出,為保護海隆軟件中小投資者利益,交易對方承諾二三四五2014年、2015年、2016年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2億元、2.5億元。
光大証券分析師浦俊懿認為,二三四五在前期發展中受制於技術、資金、品牌掣肘較大,海隆軟件將在這三方面給予二三四五強有力的支撐﹔海隆軟件也能夠依托二三四五已有的互聯網平台發揮其在軟件研發方面的優勢,並加速其在國內的業務擴張。
不過,互聯網“入口”企業競爭十分激烈,百度、騰訊等巨頭瓜分了超高流量,海隆軟件能否虎口奪食尚未可知。在這一情況下,海隆軟件鞏難能否成為“互聯網入口第一股”,后期收益存在一定風險。
究竟誰能在金融互聯網浪潮中受益?信息經濟將給市場帶來哪些機會?
齊魯証券分析師羅春鵬、葉倩瑜等人認為,互聯網對傳統工業經濟的沖擊主要是開始改變鋼鐵、化工、煤炭、有色等行業的貿易行為。為企業搭建交易平台,做大宗商品電商交易的平台運營商成為獲取市場估值溢價的最佳方式。
根據著名咨詢公司安盛(AMC)的報告,對一個現行企業而言,商業進行電子化后可以增加10%~20%的收入,減少20%~45%的成本、減少20%~60%的資本投入,所以隻要上述企業能夠成功介入電子商務就能有一定的收益。
(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