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M2的增發量看,1985年1萬基本上相當於2014年年底的236萬。而從通貨膨脹的角度算,1985年的1萬僅相當於2014年年底4.6萬。
最新公布M2余額124.27萬億元 30年前萬元相當於當前4.6萬元
編者按
三十年前的萬元戶,可謂“犀利”,可以買到很多東西。隨著社會的發展,貨幣化明顯,三十年來CPI平均不過4.8%,表象上沒有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是很多人卻感嘆“錢越來越不值錢”!
從M2的增發量看,1985年1萬元基本上相當於2014年年底的236萬元。而從通貨膨脹的角度算,1985年的1萬元僅相當於2014年年底的4.6萬元。
假如CPI漲幅超過了投資收益率,那就相當於投資實際上是虧損的。
那麼未來三十年又會怎樣呢?投資者又該如何進行投資呢?著名的投資家巴菲特早就下了結論稱,未來的通貨膨脹造成的危害可能比金融危機本身還要大。不少國內的分析學者也認為,未來30年,通脹壓力會更高,而且會高很多,因此居民要防通脹,最好的抗通脹武器除了買房子、買股票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做好財富管理。
專題文/廣州日報記者李婧暄、吳倩、井楠、潘彧
與通脹賽跑:
現在兩百萬元不如30年前的一萬元
CPI上漲越多,通脹比率越高,錢越不值錢。記者計算,從M2的增發量看,1985年1萬元基本上相當於2014年年底的236萬。而從通貨膨脹的角度算,1985年的1萬元僅相當於2014年年底的4.6萬元。隨著CPI的每年增長,貨幣總量的不斷擴大,目前的兩百萬元不如30年前的一萬元。
除此之外,記者還觀察了投資樓市、黃金、基金、股市等市場的情況發現,房產被稱之為“抗通脹之王”。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中了解到,201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均價為6323元,而在最初有統計數據的1991年,這個數字僅僅為756元。這意味著,從1991年到2014年的24年間,一套全新的商品房價格增值了8倍以上。即使算上房產折舊等損耗,購買房產所帶來的財富倍增效應也極為明顯。
而股市方面,過去10年多個行業漲幅超5倍。黃金方面,如果以黃金價格漲幅與物價漲幅對比,過去30年內,金價完敗中國通貨膨脹。基金方面,過去9年過半能賺2倍收益。在抵御貨幣貶值方面,債券基金與貨幣基金明顯不如偏股基金,但大部分債基的收益率能跑贏CPI指數。
發展中國家通貨膨脹
高於發達國家
一位資深評論人士表示:“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超發的現象沒有那麼嚴重,資產縮水的壓力也會相對來說小一些,而發展中國家普遍通貨膨脹率高。”
從利率上來看,1979年,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在13%,聯邦資金利率(美國的名義基准利率)在10%~11%,此后20多年,除了上世紀80年代末一度提高以外,長期停留在6%以下的水平,在1990年年初和21世紀初低至3%或以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直接降低到零利率。
有專家甚至測算,假定中國有類似美國一樣的與通貨膨脹指數挂鉤的國債(TIPS),以1981年為定基,即便中國居民早在30年前就能夠購買和CPI指數挂鉤的國債,當年的1萬元到現在也就僅僅4.4萬元而已。
欲跑贏通脹:
將貨幣變成資產 可買房買股票
未來,家庭理財如何跑贏通貨膨脹?
房價短期看漲長期滯漲
雖然房地產作為理財產品抗通脹有著輝煌的戰績,但是,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房地產已經告別了價格快速增長的“黃金時代”,而進入價格趨穩,甚至分化的時間段。目前再想購買房產抗通脹,需要經過更加精心的挑選。
滿堂紅市場部高級經理周峰表示:“房地產還是有抗通脹的作用的,隻要人民幣貶值,房子的價值就會升高,但是未來的升幅不一定能夠跑贏通脹,因為始終房地產不會是國民唯一的投資對象。”而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也坦言,接下來三十年,房地產在前十年還有升的可能,但是如果把時間延長到二三十年,房價有可能是平穩下降。
股市消費板塊最靠譜
物價飛漲,抗貨幣貶值,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將貨幣換成資產。而在一些資深的投資者看來,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証券市場投資,購買股票和基金。
一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防御貨幣化帶來的風險,買股票是不錯的選擇。目前,市場對慢牛走勢達到了一定的共識,也是不錯的介入時機。
此外,對於抗通脹能力較強的消費股,該人士建議,買不可選擇性消費的行業個股。
黃金仍會保值
未來10年或30年,黃金是否能走出可觀的牛市,將由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而定。但黃金的保值功能卻毋庸置疑。為此,在較低的位置適度買入實物黃金產品(主要包括金條、金幣),從長線方面來看是理性的。
專家建議:
長線理財
多買偏股基金
網傳北京師范大學鐘偉教授研究成果中“30年前的1萬元”相當於目前的“255萬元”,即萬元的投資資金,需要在30年后實現約250倍的增值,才可以跑贏通貨膨脹。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理財師陳敏娜根據“收益率計算工具”得出:實現250倍的增值,每年的投資收益率必須保持在20.21%。能夠連續多年保持如此高昂的投資收益率,幾乎沒有任何投資產品可以毫無風險地實現﹔即使是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也無法達到。但對於進取投資者來說,可以嘗試如下“進取”配置:流動資產中,40%的資產配置偏股基金,30%的資金購買債券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20%的資金“機動”,追隨投資熱點,或投資股市,或購買信托產品,10%的資產購買黃金保值。
之所以配置了較多的資產在偏股基金,是因為過去包括華夏精選、景順增長和華安配置基金在內的部分主動偏股型產品,過去10年的年化收益達到了20%~30%,在所有投資產品中屬於收益率最高、且比較穩定的品種。
不過,民生銀行理財師楊盛學分析:家庭理財,沒有必要追求高達20%的年化收益率,而應重點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通過穩健理財取得較為穩定的長線收益﹔二是鑒於收入將不斷增長,如何靈活處置收入結余,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理財超市熱門產品 更多 猜你喜歡
私募 長跑悍將:牛市賺錢太容易翻倍
私募 百萬資產土豪理財揭秘年賺20%
基金 抓藍籌主題 享牛市盛宴半年61%
基金 2015最值得投資基金今年20%
熱點 春節后買這三隻基金最賺錢
同策略產品
112%
近一年收益
26.2%
預期年化收益
6%
好買 | 民森7產品業績翻番
|
蔡明:賺錢對我而言是最容易的事
|
中金 | 中金首推10萬私募
|
中金星石:10萬起投的頂級陽光私募
|
固收 | 白領無憂理財首選
|
固定收益產品,買的就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