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英國巴克萊銀行發表聲明,承認該行存在操縱外匯市場的不當行為,同意向英美監管機構支付15.33億英鎊(約合24億美元)的罰款。圖為英國倫敦東部巴克萊銀行總部。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5月20日宣布對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瑞士銀行和美國銀行等六家銀行罰款超過58億美元,以懲罰它們在外匯市場操縱匯率的違法行為,罰金數額創歷史最高。有專家認為,操縱匯率獲取暴利已成為西方銀行界的潛規則,在信息化與全球化環境下,光靠開罰單恐怕不能解決問題,還應從根本上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寬鬆的監管環境遭到詬病
據報道,美國司法部以操控美元、歐元匯率為名對除美國銀行之外的5家金融機構罰款金額共計超過27億美元。美聯儲也對6家銀行罰款18億美元,這是美聯儲開出的最大罰單。此外,巴克萊銀行還須向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和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共支付13億美元罰款。
據統計,2014年10家最大的銀行外匯交易收入達116億美元。交易金額龐大,交易市場價格易受操縱的影響。美國司法部稱,從2007年12月到2013年1月,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巴克萊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交易員建立專屬聊天室“卡特爾”和“黑手黨”,使用暗語來操縱歐元和美元交易的基准匯率,以獲得巨額利潤。
近年來,西方大銀行頻頻曝出管理及操作丑聞。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勞埃德銀行集團、瑞士銀行及荷蘭合作銀行此前已經支付了總計約28億美元罰款,以了結美國和歐洲監管當局提出的操縱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指控。4月底,德意志銀行也因同樣理由被英美兩國監管當局指控,最后同意支付總額約25億美元的罰金。
據統計,全球銀行迄今已因外匯操縱丑聞認罰金額超過100億美元,還有更多銀行因操控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被罰款90億美元。花旗銀行也被罰款9.25億美元。
美聯儲寬鬆的監管環境遭到詬病,有分析稱,監管不力是致使發生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重要原因。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美國國會曾針對外匯交易市場醞釀新的監管法案,不過美國財政部反對出台新的監管措施。而在外匯交易市場並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對此進行嚴格監管,隻有銀行間組成的委員會制定基本的規則,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美國媒體驚呼,難怪市場操縱行為層出不窮。
在外匯交易領域,聯合操縱、欺詐作弊已經成了行業“潛規則”。巴克萊銀行副總裁在一次聊天中說:“欺詐是為了保証得到最好的價格……如果你不作弊,說明還沒有足夠努力。”
美國司法部稱,外匯交易市場是“市場最大、監管最少”的金融市場之一,各家銀行存在聯合價格壟斷行為,甚至有交易員公然聲稱:“競爭越少越有利。”
丑聞涉及大規模金融犯罪
金融危機后,盡管美聯儲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對違法活動不斷開出巨額罰單,但是內幕交易、操縱價格、共謀串通等欺詐行為仍層出不窮。
美國司法部聲稱,懲罰不能隻限於直接卷入非法交易的機構,這些銀行的母公司也應該受到法律制裁,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將進一步加大對非法金融交易的打擊力度。美國聯邦調查局表示,丑聞涉及大規模的金融犯罪行為。這些活動破壞了以市場為基礎的匯率,而匯率是經濟的關鍵基准。
有業內人士認為,日趨嚴格的金融監管環境將成為西方金融從業者今后面臨的常態。英國廣播公司財經編輯卡邁勒·艾哈邁德評論稱,“如果倫敦金融城的人士認為對巴克萊銀行的罰款意味著他們已經離開了被監管的困境,那他們則大錯特錯了。”
目前紐約州金融服務局仍然在調查巴克萊銀行的譬如外匯交易中電子交易等環節。英國當局在調查巴克萊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通過“暗池交易”匯集的一筆巨大的資金。針對巴克萊的其他指控還包括操縱加利福尼亞的能源市場以及美國的貴金屬市場。此次同樣被罰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則因在金融危機期間發出不真實的誤導信息面臨調查。
巨額罰款的效果究竟有多大,還尚待觀察。美國司法部警告說,未來將對金融市場不當行為採取嚴厲措施,對金融機構的犯罪行為提起刑事指控。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有個人因非法外匯交易受到刑事指控。就在上周,各家銀行還在和監管者討價還價,以求獲得豁免,希望美國証券交易管理委員會做出讓步,允許銀行繼續開展外匯交易業務。司法部的措施效果如何,輿論並未顯示出信心。《紐約時報》評論說,對這些銀行而言,司法部的新表態只是“象征性的羞辱”,而不會造成“現實的問題”。
英國卡斯商學院高級講師皮特·哈恩表示,盡管這些銀行向監管機構繳納了巨額罰款,但是操縱匯率行為的真正受害者並沒有得到任何補償。“作為個體,我可能在去歐洲大陸度假的時候承擔了糟糕的匯率,我的養老金賬戶可能被用來投資這些銀行,結果罰款的損失可能最后落到我的身上。”哈恩指出,取代罰款的另一個方案是調整金融基准監管法規,做到防微杜漸。
(本報華盛頓、倫敦5月21日電)
>>點 評 <<
陳鳳英(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西方大銀行頻曝匯率操縱丑聞的原因相當復雜。
首先,網絡時代使操縱匯率的可能性加大,作案手段日益便捷且隱秘。如外匯交易員通過專屬聊天室,使用專業術語和暗號,即可進行信息交換,由此操縱匯率並獲取暴利。
其次,隨著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在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時,跨國金融犯罪可能性上升,全球金融監管難度加大。尤其是在信息化與全球化環境下,跨國金融犯罪成本趨降,監管成本則上升。加之虛擬經濟膨脹與金融自由化,無形中為上述金融案例頻發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后,金融界現行薪酬制度是慫恿操盤手冒險犯案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操縱匯率已經成為銀行界的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