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來了,這波牛市行情你賺了沒?
新快報問卷調查顯示:接近兩成受訪者收益翻倍了,超50%的也有三成多
全民炒股的熱情背后,是A股巨大的財富效應。這波行情以來滬指已經翻了一倍有余,兩市超過1000隻個股翻倍,5倍股10倍股更不是神話。截至上周,就連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也已有83隻年內收益翻番。
所以,有一種戲謔的說法是,“如果這一波行情結束后,你還需要上班領工資,說明在2015年中國財富分配游戲中你已經被歸入了失敗組。”朋友之間討論的不是你有沒有炒股,而是你這波行情賺了多少錢。
雖然造富神話動聽,現實似乎盈利也不錯。只是,從中國股票歷史來看,每一波的牛市的確都是一次財富大洗牌。有人幾天之內就成為億萬富豪,有人在巨量浮盈之后終成貧下中農。這其中除了實力,也離不開運氣。在此次樣本調查中,雖然近兩成的收益率超過100%(評價期為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5月19日,下同),超過三成收益率超過50%,但依然有投資者虧損或收益率基本為零。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哪一次牛市,所謂的“失敗組”總是佔80%以上的絕大多數。而股市中衡量成敗的關鍵不是持倉市值增長多少,而是賣出那天能有多少落袋為安。
■新快報記者 張瀟 李馳
■問卷剖析
近六成80后,90后成生力軍
數據統計顯示,在所有的受訪者中,80后股民是佔比最多的,接近六成。緊隨其后的是90后的“小鮮肉”股民們,佔比也接近兩成。其中,最年輕的隻有17歲,而股齡也已有2年。雖然這一分布結果與賺錢編輯部自身的年齡結構有一定關聯,但在抽樣中也不難發現,年輕股民的增長非常迅速。“回想我們當年,大學時代炒股的非常少,絕對是極個別現象,很多同齡人都是工作好幾年了才開股票賬戶。”今年33歲的張先生對記者坦言,因為工作關系經常會與高校有聯系,發現學生股民越來越多,都是90后。“所以才有個笑話說,80后在買房上輸給70后,然后又在股市上被90后踩死。”
從樣本分析來看,90后學生炒股的增加,也與其更容易接受証券類信息高度相關,很多90后炒股就是因為在大學裡有相關課程。“我是在2014年10月份進入股市的。當時是受到上証券投資分析課程的老師的啟發,因為他上課時經常講到股市,也給全班組織了模擬炒股比賽。”受訪的小蔣才上大三,目前已經通過了三門証券從業考試,自認為對証券市場比較了解。
事實上,目前眾多高校裡都已開設與証券投資類相關的課程,作為必修或公選課,由此也吸引了一批學生投身股市。而同為90后的君熙仔已經是新快報實盤賽上的常客,他在高中時代就已經涉足股市,2010年入市后就一路摸爬滾打過來。如今剛畢業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家投資公司的顧問,成為半職業股民。
多數投資者,初始投資額在10萬元以下
在樣本中,如果剔除職業股民和專業投資者樣本,大部分的受訪投資者投資金額在10萬元以下,最少的甚至隻有一兩千元。而資金量能達到百萬元及以上級別的,佔比不到5%,最高投資金額有上千萬元。
還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投資者中也使用了融資等杠杆手段來增加可用資金。雖然近來管理層持續釋放降低資金杠杆的信號,但目前來看,兩融業務中的融資余額卻還在持續增長。如果從2010年3月1日兩融業務啟動開始算起,歷時近三年,滬深兩市的融資余額才在2013年1月18日首次達到1000億元。這之后,兩融規模迅速增長,2014年8月21日突破5000億元,同年12月19日突破10000億元大關。今年4月1日,融資余額突破15000億元大關,3個多月時間便再上一個5000億元的坎。根據滬深交易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20日,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達20130.1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對此,也有受訪資深股民提醒,“普通投資者,如果是新建倉不宜過多使用杠杆。總體來看,現在不是最佳的融資買入機會。”
賺錢能力不相伯仲,70后及以上組別略領先
“A股指數都已經翻了一倍多,差不多是隨便買一隻股票都有得賺錢。”在某外資公司做市場營銷的李先生坦言,現在和朋友同事,甚至月客戶交流,股票都是最重要的話題,“選股是一方面,賺了多少錢也是大家最多談論的,現在如果說自己炒股收益率不到50%,那都不好意思見人了。”
數據顯示,收益率已經超過100%的共有13人,佔比達到18.84%,超過36%的受訪者其盈利比例在50%及以上。目前仍虧損的有2名,佔比不到3%。從樣本數據分析來看,雖然90后受訪者整體的資金量比較有限,入市時間普遍較短,但在本輪行情的操作中,幾個年齡層的盈利能力卻不相伯仲,並沒有較大差異。其中,盈利在50%及以上的受訪者,在幾個年齡段中的佔比都超過了30%,70后及以上年齡群體的佔比略高,超過39%。而在盈利低於10%(包含虧損),幾個年齡層的佔比情況也比較接近,均在6%-9%區間。
■后市看法
受訪股民謹慎樂觀依然是主流
雖然也有不少關於“寧願踏空,不要被套”的觀點,在不斷呼吁股民們要注意隨時變盤的風險。但面對不斷飆升的指數,“越炒越怕,越怕越炒”卻依然是大部分股民心態的真實寫照。這從一路飆升的新股開戶數和不斷提高活躍賬戶數量中,都不難看出。在滬指站上4600點之后,對於后市的走向也出現了更大的分歧。
不過,從此次採集的樣本情況來看,作為散戶代表的眾多受訪者對本輪牛市行情依然較為樂觀。其中,接近30%的受訪者對后市持樂觀態度,加上謹慎樂觀的群體,其總佔比超過七成。在剩余樣本中,真正認為風險較大,以空倉應對隻有4人,佔比不到6%。此外,還有接近一成的受訪者認為未來走勢“說不清楚”。
不過,持續上漲后,投資者對於股市需要調整的預期也更強烈了。“最近,那些我覺得永遠都不會炒股的人,也來問我去哪裡開戶、買什麼股票。就連小區送快遞的大叔得閑時,都會掏出手機看看盤。這情景讓我聯想到上一波牛市尾聲也是差不多,所以我現在很擔憂股市的上漲空間。”1997年就入市的郭阿姨如是稱,而她的觀點也是周圍不少炒股伙伴們共同的心聲。“我覺得現階段調整一下也不錯,現在的股票都漲得那麼厲害,都不敢輕易進入。”
■股民掃描
“小白”炒股
一切都是聽朋友的
“當時就是因為有朋友在証券公司工作,所以就被拉過去開了戶。”受訪的馮女士是家庭主婦,雖然此前對股市一無所知,但還是成為了2014年新增股市大軍中的一員。雖然入市本金不多,也沒有經驗,但入市以來的收益卻還算不錯,“今年都有20%-30%了。”對於自己選擇的股票,她坦言就是聽朋友推薦,追蹤熱點。“朋友推薦賽象科技,這股漲停了好多次,也讓我賺了一把。我覺得自己實在沒什麼經驗,盈虧在於運氣。”根據她的總結,所謂經驗就是“成功是靠運氣,失敗是沒耐心”。
事實上,雖然炒股是一項技術活,但蜂擁而至的股民卻有很多都是像馮女士一樣的小白。在選股方法的樣本調查中(多選),朋友推薦、機構推薦、其他信息來源、追熱點等佔比都較高,與自己看盤的選擇佔比不相上下。對於他們而言,普遍存在著“跟漲”的心理,容易看到哪個板塊啟動上揚了就追著買哪個板塊的個股,缺乏細致、客觀的分析。“所以,市場好的時候,尤其是今年的市場,基本隨便聽哪個消息買的股票都能賺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但如果市場有調整,這些群體則可能最先陷入被動。”在証券公司任客戶經理的李先生坦言,目前很多客戶是2014年才入市的,一進來就是單邊上漲的走勢,很容易忽視股市潛在風險。
職業股民
找到適合自己經驗
需經歷牛市、熊市、震蕩市
相比馮女士這樣的小白,此次受訪者中也不乏楊先生這種職業股民,而多年的股市歷練,讓他從一次次教訓中汲取經驗。“2008年進入這個市場之前,就知道做股票不是那麼簡單的。要經過牛市、熊市、振蕩市,再吸取教訓和經驗總結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來操作。”楊先生坦言,自己以前也投資過商鋪、廠房等生意,大賺過,也破產過,在股市裡的多年沉浮,也是同樣有笑有淚。總結自己多年來的投資心得,他認為做好的唯一方法就是:專注。所以,專職炒股時他每天會花十幾個小時來看盤、做記錄,並為自己設定“第一保本,第二絕對收益,第三穩定增長”的操作紀律。
同樣,有著20年股齡的周先生也曾經歷過股市中的大起大落,“一隻股票賺上億的時候有,但也曾經虧損300多萬元,足足還了七八年債。”在他眼中,股市每天太多的股票在漲,對散戶的誘惑很大,“當消息滿天飛,很容易放棄自己的選股,追漲殺跌。我買股票,第一考慮安全性,在安全有保証的前提下適當放大杠杆。”
貸款炒股
抵押房產炒股暗自成風
忽視炒股賠錢風險當警惕
雖然在此次調研中,大部分投資者對於融資炒股的表態較為謹慎。但在記者採訪中也發現,今年以來,隨著股市的明顯回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炒股的行列,新股民忙開戶,老股民忙籌錢,甚至有一些人竟然打起了貸款炒股的主意。如何貸款進行証券投資,已經成為不少散戶關心的話題。
“我最近在銀行咨詢抵押貸款的問題,房產抵押最高能貸到九成,利率大概是7%-8%。”在某地產公司上班的黃先生,今年也開始投資股市,收獲不小。他給記者算了筆賬,自己現在住房還有50萬元的貸款未還清,他打算借錢先把貸款還上,然后拿來到銀行再抵押。“我這套房子大概市值300萬元,按照最高九成我可以貸出來270萬左右,扣除還款的50萬元,還有至少200萬元。如果選擇每月隻還利息,一年后還本的方式,我隻要這200萬的投資收益率超過10%就不會虧了,剩余的都是盈利。”
對此,証監會也多次提示風險,“投資者踴躍入市,說明大家對中國証券市場充滿信心,希望通過投資股市分享改革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成果,但不少新投資者隻看到炒股賺錢的可能,忽視了炒股賠錢的風險,對股市漲跌缺乏經驗和感受,對股市風險缺少足夠的認識和警惕。”提醒中小投資者,要做足功課、理性投資,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牢記股市有風險,量力而行。
(數據整理及樣本採集:李馳、龐倩影、陳慶麟、黎華聯、許莉芸、陳琳、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