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建营销秩序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我国的大多数行业形成了自己相对规范的营销管理模式。但是,白酒行业30多年的积累并没有给行业带来营销理论层面的财富,大多数企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价格想怎么定就怎么定,渠道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产品想怎么开发就怎么开发,品牌传播也没有一个科学的原则。同一个企业,曾经走过的弯路,换一任领导还会再走一遍。整个行业的营销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基本没有“普世价值”可言。
事实上,一个行业积累了几十年,有些基本的规范是可以确定下来的。比如,开发一款产品,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同一个系列的低度酒和高度酒,应该如何定价?营销渠道的建设,在成熟型市场、发展型市场、新型市场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不同档次的白酒的广告,目标受众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媒体、什么样的栏目、什么样的时段,是适合这些目标人群的?传播的手段应该如何组合?对于这样的一些行业共性很强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些共性的原则。只有重建营销管理秩序,进行全面的对话、交流、沟通、碰撞、总结,白酒行业的整体经营水平才能有一个大的、根本性的突破。
四、重建生产秩序
名白酒,都是传统工艺。白酒行业迷恋历史,迷恋文化,就是因为传统工艺是多少代人传下来的宝贝,别人学不会,拿不走,复制不了。但是关于白酒工艺的传承,过去有一个说法,叫“丢、改、退”,是说有些企业把传统工艺的基本理念丢了,把基本流程改了,产品质量退步了。现在名白酒的价格这么高,但是哪个酒厂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酒的质量跟价格一样,远远超过了30年前?据我所知,在不少酒厂,有储酒车间、勾兑车间、装酒车间,唯独没有酿造车间。因为他们的原酒不是自己生产的,而是从各种地方小酒厂购买的。这样的酒厂,有的一年也能卖几万吨酒,还整天忽悠消费者“传统工艺、纯粮酿造”。这样的现象能够存在很奇怪,但更令人奇怪的是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这就是市场经济。60年前,新中国第一次评国家名酒。那个时候,我们任何一家酒厂都不懂得现代营销,也不懂得现代的品牌概念,但是都知道金字招牌是命根子,都知道狠抓生产,严管现场。在当代国家名酒诞生60周年的时候,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与兄弟企业共勉。
五、重建价值体系
香型遍地开花,文化缺失诚信,营销没有规则,生产有所松懈,以及白酒行业存在的其他问题,我认为根本还是在价值观念上出现了问题。白酒行业不缺的是“价格理想”、“市场理想”、“效益理想”、“规模理想”,核心是钱。而不足的方面却是“诚信理想”、“行业责任理想”、“社会责任理想”。所以,我们白酒企业确实需要进行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一方面,实际上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价格与价值基本相符,即便有所变化也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无限制地高于价值不可能成为常态,长时间的低于价值则会退出市场。另一方面,那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不解决,白酒行业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搞不好会出事。我们汾酒提出了自己的“中国酒魂信仰体系”,我也多次在各种场合表达过类似的观点,都是汾酒自己的思考和尝试。这些工作无论是否起作用,无论是否成熟,我想总是有益的。
六、合力走向国际
五大重建,仅仅是把屋子打扫干净,大方向是向国际市场进军,更好地为国内、国际的广大消费者负责,提供永不褪色的中华民族美酒。尽管这条路很艰难,但不走是没有出路的。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合力建设一个诚信、健康、负责、规范的行业环境,需要名酒厂团结起来,形成中国白酒的“中国标准”,下大力气研究国际市场,有步骤地突破国际区域市场,步步为营,合力开拓,形成“中国白酒的力量”。所以,如果“屋子打扫干净”了,迈向国际市场的前景也就敞亮了,白酒国际化战略的实现也就为期不远了。
中国白酒只有被国际消费者所认可,形成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白酒真正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世界几大蒸馏酒之一,白酒行业才是真正的“朝阳产业”。
以上是我对中国白酒业今后发展的初步思考,考虑未必成熟,判断未必准确,我也在做进一步的思索和研究。欢迎同行们探讨商榷,不吝赐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