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从前年的下半年开始,在我们的媒体和新闻界刮起了一股旋风,叫做走转改。我们的农村、农业需要记者同仁的关注、报道和宣传。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共同聆听一下翟书记有哪些高见。掌声有请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先生。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介绍三农报道的指导思想
翟惠生(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大家好,我今天就讲讲我们媒体的事。“三农”的问题是新闻报道富矿,让农民富起来是永恒的报道主题。但是在当今这个时代怎么搞好“三农”报道?第一,必须是模糊性思维。第二,必须是走转改。
模糊性思维,现在有三个模糊:国际和国内模糊,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模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搞农业报道绝对不能只就农业说农业,农业确实是弱点,但是我们的思维应该是政治型、社会型、经济型、民生型。只有这样才能把农业放在大局下考虑。就农业说农业,陷进去了,第一,你不是专家,第二,你不是农民。你要向全社会说“三农”的事,要把事情说清楚。
第二,必须走转改。走转改走了一年多了,效果挺好。现在关键问题是,走转改最终的本质是什么?绝对不是把民生新闻碎片化。走走镜头,农民过着什么样的苦日子,我们怎么样去扶贫。这是最初始阶段。核心是要有深刻的思考。今天我数了数媒体一共31家,网络几乎占了少一半。这么多媒体,就是把专家的话简单的说说就完了吗?可以,但是要知其一,更要知其二。一定要深入下去,把很多“三农”的问题要有模糊性的思维,用基层的语言说出来。这样的农业报道就是最有生命力的。不是说只有农民日报才专门搞农业报道,光明日报就不搞农业报道。关键是看话怎么说,角度怎么把握。我们理清了思维,找到一种采编的正确的走转改的路子,“三农”报道一定会很好的火起来。这个一直在谈论、一直在破解,到现在还没有破解完的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的话题,一定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得到一个破解。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先生。
张红宇提出让农民富起来,要有内生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发挥改革作用
张红宇(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我结合今天这个会议主题讲四句话:
第一,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有一个目标。我认为这个目标要实现农民的超常性增长。如果不实现农民的超常性增长,尽管我们实现了倍增,这个差距仍然是存在的。所谓的超常性增长,是进入到八十年代段主任他们当时一个团队的一句话:一个是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第二个是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
第二句话,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有内生机制。这部分农民将来可能是更多的通过非农产业获得他们的收益。另外一部分农民应该从职业化,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来增加他们的收入,甚至有小部分农民将来一定是通过补贴来增加他们的收入。所以,第一个是促进分工。第二个收益的内生机制,就是通过所谓的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也就是发挥改革的作用。
第三句话,如何让农民富起来,要顺应外部形势的变化。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农民收入的构成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谓的适应外部形势变化,第一,怎么样顺应高价农业的发展。高价农业对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好处。我们不可能与资源丰富的美国、南美这些国家相提并论。对于消费者来讲,你可能要忍一忍,对于生产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利好的消息,要顺应高价农产品时代的到来,要通过持续的高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要顺应低成本工业化结束的环境。这就意味着工农之间的交换关系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工农之间,特别是农业的要素资源在交换过程中要得到最大的实现。要素资源得到最大的实现,对农民增加财产型收入,我以为是非常有用。第三,调整农民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句话,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政府要有所作为。第一,一定要有一个目标,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但是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现在看起来还应该有一个更清晰的目标。我们能不能设想到2015年,我们的收入差距由现在的1:3.1,缩小到1:2.5,或者是左或者是右。到2020年能不能缩小到1:2到1:2.5。现在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有一些星星点点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不是那么大。1:2,1:2.5,这些案例都有。这些案例形成燎原之势在全国放大,我们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第二,能不能通过改革,改革是最大的阻力,改革就涉及到方方面面了。政府要扛起改革的大旗,在农民收入更应该打攻坚战。第三,是不是要有一个考核机制。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级政府的考核,一定要把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作为最大的问题来统盘考虑。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