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在京召开【9】--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在京召开【9】

2013年03月01日21:07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主持人:谢谢车书记的讲话。下面有请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有请段老。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出席“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并做发言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我认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们国家农村发展新的情况做出的新的部署,也是我们国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新的任务。他预示着我们国家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的经营体制将会有新的变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一个观点,也就是一句话。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要地位。

农业是跟动植物打交道,他的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他具有两个很重要的自然经济特点。一个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交集。第二,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时间很长,劳动时间不长。这两个特点就决定了有两个东西不适合在农业上搞。一个是集体劳动,一个是雇佣劳动。因为这个特点决定了,搞农业的人对农作物、农副产品必须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精心的呵护,不光是劳动时间要很精心,而且在整个生产周期的过程中都要很精心的呵护。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家庭经营,他的利益关系最直接。

刚才吴总讲保姆一万八,其实再好的保姆比不上自己的母亲。当妈的人只要有时间就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幼儿园放学,妈妈还没有下班,她会担忧她的孩子怎么样,保姆会这样?农业整个生产周期就要精心呵护,什么时候该给它喂奶,什么时候该给它喝水。不喂奶不喝水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他的老母亲早上起来做饭,他叼根烟袋到田头去看。他看他的庄稼,一旦风吹到以后,他就给扶起来。这种精神你搞集体劳动行吗?你搞雇佣劳动行吗?谁给你关心去?发达国家最早是搞庄园主制度,那是奴役制劳动、集体劳动,不行。后来变成资本主义大农场,以雇佣劳动为主。巴西过去搞雇佣,都垮了,现在都是家庭。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就是搞家庭经营。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家庭经营的主要地位。有些人就要说了,那你还创新什么?我觉得他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往前走,着力点应该在哪里?我觉得要把注意力和工作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

第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机制、体制。世界农业发展规律是农业劳动的人劳动要减少,要扩大规模、搞现代化。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很重要的标志。所有的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的比重都很低。所有穷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都很高。我们要想办法让农业的劳动力尽可能去搞非农就业。现在两亿农民已经不搞农业了。我们怎么从体制上让他形成一种自然转移的机制。这样才是我们搞规模经营、搞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第二,建立新型的,在土地流转机制上创新。现在我们的土地流转时间短、随意性很大。怎么把它变成一种能够有利于向种田能手、家庭农场集中的机制。你要有规模,没有规模怎么搞现代化?没有规模也不能发展集约。

第三,要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转换农业的投入机制。为培养规模化的新的经营服务主体创造条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土地就可以在农民手上集中,可以发展大的农户,还有一些家庭农场。但是土地的平整、土地的水利化,这些基建投入要搞起来。因为农民没有集约,他靠他自身做不到这些,政府就要给他创造条件。

第四,就是农业的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这一点是这个新的经营体制创新的重点。这里面有三种:一个是靠政府,公益性的服务就得要靠政府来干。第二,靠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第三,靠企业,企业特别的重要。我们国家的龙头企业有十几万个。十几万个企业领头人都像吴总那样,我看服务体系建设就会提加快。你怎么把龙头企业的领头人都变成吴总那样,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题目。加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那就厉害了。所以我觉得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这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