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唐社长的致辞。为了响应中央的八项决议,所以今天没有红毯、没有鲜花。每个人发言五到十分钟,谢谢大家的配合。首先有请到的第一位演讲领导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先生。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出席“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并做发言
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明天是元宵节,借此机会给大家拜年,祝大家身体安康。我们身体安不安康,与我们今天的题目就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题目农民日报也不是今天才抓,以前长期就在论,而且刚才唐社长表示今后还要论下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家也关注到,主题就是这两句话: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我认为这是主题。要说主线,就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但是这个题目是关系长远,既关系当前,也关乎长远。今年的“三农”工作中也有一个重点要求,就是有两句话十四个字:稳粮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表面上增收只有两个字,但是他提的是“稳”,农民增收提的是“增”。这表明了增收在“三农”工作中始终占领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讲四句话:第一,这十年农民增收的形势或者说成绩非常可喜。每年增收的速度都在8%以上,具体来讲是8.6%。尤其是最近三年,城乡居民的差距在逐年的缩小。由1:3.33,这是2009年的数,到后来1:3.23,1:3.13,去年是1:3.10。连续三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缩小。这个我认为比绝对数和农民自身的上年比意义还要重大。当然这个能不能延续还非常困难。农民的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这种形式是十年来完美的收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
第二个,全面小康这个阶段,农民增收非常重要。重要是在于我们现在的几个大的问题,我认为关键或者基础都在农民。一个是大家议论很多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里面最大的不公也好,或者需要今后把握的也好,我认为还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为这个趋势和差距往后看,大家应该可以看得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近三年尽管在缩小,但是缩小的幅度、缩小的力度在越来越小。
刚才讲到,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3:1,比上年缩小了0.1个百分点,2011年也是0.1个百分点。但是去年虽然继续缩小,但是缩小的幅度只有0.03个百分点。去年我们和农业部以及很多家单位都在担心,全年城乡收入到底能不能缩小,但是到年底还是缩小了一点,就是0.03个百分点。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来看,也是呈这么一个趋势。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城市快了3.1个百分点,但是去年只快了1.0个百分点。从收入分配,这里面我认为今后最要关注的还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只要把农民的收入上去了,我们讲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就能解决。
另外,中国能不能超越中等收入的陷井。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中,只有十几个国家度过了,我们能不能摆脱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在这6.3亿农民的收入能否搞上去。稳粮和增收,稳粮很重要,稳粮我认为主要关系的是稳定,增收更多的关系的是发展。稳粮更多的关系的是稳定的基础。增收关系的是发展的动力。扩大内需重点、难点其实还是在农村市场。喊了这么多年启动内需,农村市场效果有,但还不是很明显。在今后不确定因素依然低迷的情况下,今后发展靠什么?我认为还是要牢牢的盯在农村和农民的身上。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意思,农民增收今后非常重要。
第三,从刚才我分析很多数字可以看得出来,继续推进农民增收也很困难。分析农民增收的四个构成,比如说去年农民的增收收入是7917块钱,在四个构成中,第一块,法定的收入,去年这一块到了43.5%。如果再加上农民家庭收入,二三产收入,如果把那个产业还有10%多一点,现在这两个数加起来已经超过了53%、54%了。第二块,农民家庭收入。这一块占农民家庭收入比重44.6%。其中尤其要指出的是第一产业现在只有34.4%,也就是说三分之一微强。第三块,财产性的收入。我的印象是两年前我当时查,财产性收入还占农民收入的3.3%,去年这个数据只有3.1%了。不仅没有增长,好像还降了一点,几乎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还有一个转移支付,7%到8%。
往后全面小康这些年,怎么促进农民增收,我认为很多方面跟困难连在一起。农民收入的这四块中,比如说工资性收入,今后这八年到底怎么办?这里还面临一个非常考人的问题,我们现在一面在推进城镇化,富裕农民要减少农业。今后要把那一亿的80后、90后新兴的农民工尽快吸收进城,真正给他们完整的社会保障。但是两亿六千万的农民工,也包括乡镇企业打工的,把这些人逐步转移一半,转移完了以后入了城市的户籍,他的统计收入就不在农民里面了。现在打工收入有43.5%,一半拿走是什么概念?现在因为他的身份还是农民,所以统计的时候还算回来收入,今后如果转为城市居民,这一半减掉以后从哪补?这个问题非常严峻。你不能说转了还算在农民身上,那不可能。我认为唯一要努力的就是农村劳动力来自社会劳动力,人口红利在基本减少或者快没有的时候怎么办?去年大家还关注一个数,全社会的劳动力第一次出现绝对数减少,345万,这也是一个重要标志。我想唯一要强调的就是农民的素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农牧业这一部分,我认为今后要有一个重大的指导思想确定对农业的保护。这背后就意味着我们的支持和补贴。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一定要把它用足用够。财产性收入,我们经常讲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这面临很多政策的法律问题,也面临很多意见不同的问题。这个事情我只是想说一个意思,需要我们富有政治智慧和政治艺术的来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从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出发,怎么来做,怎么让他所谓的资本化、资产化。这些问题不简单,不是说简单的农民就可以抵押了,农民可以进入市场,谁都可以包地、租地了。农民这一大块财产到底怎么办,确实没有解。转移性收入,现在给农民的四项补贴到底算黄箱还是绿箱?今后如果再要增加农民的补贴的话,建议和希望多往绿箱的补贴上面去。设施、生产能力、直接收入补贴等等把这些启动起来,农民收入就会解决的好一些。
说出来这四条管不管用,今后有什么具体的政策设计,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所以我说很考人,心里也没有太有底,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