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在京召开【5】--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第五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座谈会在京召开【5】

2013年03月01日21:07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主持人:再次感谢尹主任观点的分享。下面有请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先生。

黄守宏提出在农民增收问题中应更加关注种粮务农的农民收入

黄守宏(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

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是喜忧参半。一看农民日报几年如一日坚持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这个题目不动摇,而且还宣称要继续做下去。我认为农民日报做这个事情,这么多媒体来参与这个事情,我认为这反映了全社会对农业问题的重视,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对农民收入的重视。中国的“三农”问题很多,中国经济社会的问题很多。在这里面能不能抓住关键、抓住重点,确实需要很多科学。我认为农民日报抓住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不仅抓住了“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且抓住了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方面的关键。中国收入差距状况的改善,中国能不能避免步入中等收入陷阱,或者成功的跨越。包括我们下一步城镇化改革,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收入增加。抓这个问题,就抓到天上来了。这是一喜。

忧,真正的忧是忧在哪里呢?前面几位都谈到了,九连增令人喜悦,创造了历史。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在喜人的背后,可以说在农业的发展问题上,在农民的收入增收问题上隐藏着我认为非常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我们看大面,看农业发展很好,其实下面暗流涌动。就拿农民收入问题来说。我们现在现有的收入口径,农民是纯收入,城市居民是可支配收入,如果都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城乡居民的差距远远不是现在的三点多一点。那是多少?大家见仁见智,但是肯定是比这个大的多。再比如说,农民纯收入里面还有一部分不能实现的收入,按照现在的统一口径,只要房前屋后有树,树今天长了,就要算收入的。所以九连增之后中国农民创造了辉煌,农民收入创造了奇迹。但是当前我们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处在历史的高位。最低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1:1.86左右。现在还是在三年差距缩小,还是在3以上。跟80年代比,还是处在高位。刚才唐主任和尹主任谈到了下一步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我们要搞经济研究、政策研究、社会研究。如果你不关注农民问题,不关注农民收入问题,你关注的就是细枝末节,不是重点。但是促进农民增收是全党的大事。城乡居民都要倍增,我认为如果城乡居民都倍增了,当然是成功,但是里面是有遗憾的。真正要实现全面的小康,收入一定是更加公平的,公平的标准之一就是,你不能一万变成两万,我两万变成四万了。但是差距依旧。而且绝对差距在扩大。所以按照十八大的本质要求,我理解,应该是让穷人、让收入低的人收入增长的更快一点。最后算总帐,大家都倍增了。你别富人变得更快,穷人变得更慢,最后算总帐也倍增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倍增计划就失败了。

任何社会里面都有穷人和富人,在农民里面现在也是穷人富人夹杂在一起了。农村里面还有富人,但是没有城市的富人富。真正农民里面,农民增收最困难,对中国农村影响最大,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哪一块呢?是种粮务农的农民。我们关注农民怎么关注呢?还要关注一部分人,那一部分人就是务农种粮的农民。他们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种植业。农民增收的快速增长里面,我们是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这是好事吗?确实是一个好事。因为没有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就没有农民收入长效增长。但是反过来讲,在一定时间内,如果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过快,不一定都是福音。按规律讲,农业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不应该下降的那么快。现在下降那么快,说明农业本身、农产品本身出现问题。所以在农民增收里面,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种粮务农的农民。

我们在促进增收的措施里面,我认为要在继续促进非农收入的同时。还要着力的支持农业收入的增长。这一块要改,如果说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以一定的速度增长,种粮务农的收入上不去,也会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供给。怎么促进务农种粮收入的增长?这一点刚才尹主任谈到了,我在他们上面发挥一点,价格在农村增收里面的作用,本来不存在问题。我们从经济学理论来讲,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讲,本来是其中应有之意。价格作用不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不发挥,你搞市场经济肯定不行。但问题是,我们回顾最近的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机制有些方面既不健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有一些调控也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价格规律来办。包括我们的媒体宣传的时候,老实说,有些宣传报道也是违背市场价格规律。当农产品价格涨一点的时候,某些小品种涨的快一点的时候,报纸上都宣传,农产品价格大涨,这里的消费者受不了了,吃不上饭了。中央领导一看,批示,控制措施。反过来当农民卖粮的时候。尽管有些媒体在报道,但是没有在短时间内集中火力反映这个问题。

有些部门也是,对城市农产品价格监测,上涨的时候马上上报了,但是下降的时候,就不闻不问了。这反映了什么情况呢?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在对待农产品这种价格机制的作用的发挥,在对待农产品价格上是存在一定的偏差的,存在着误区的。所以下一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发出这个信号了,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发出这个信号了。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价格的作用,从中国农产品供求的长期紧缺的状况出发,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价格应该在反映供求的基础上,应该以较高、较快的速度来提高。只有农产品的高价格,才能够形成各种资源向农业倾斜、投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创新、新兴农业的培养才有可能有前提、有基础。种粮、种菜、养牛、养羊收入很低、没有收入,谁来干?但是,这样会对城乡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要给予补贴。因为这一套我们的机制,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拿点钱就可以解决了。下一步我们在农产品上的调控,以农产品的生产者的高价格,适当的付之于低收入者的补贴,这种组合来推动我们国家农民收入增长,进而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决策层到下面的老百姓都对农产品价格这么敏感呢?CPI的统计里面,农产品的比重,食品的比重占的太高。现在在食品在这个篮子里面占三分之一比重。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2010年占三分之一左右,2012年占35%左右。农民2010年的时候是40.3%,现在低于40%了。整个的消费品的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CPI还是把食品的比例搞那么高。你一搞那么高,食品价格一变动,马上影响CPI,就影响我们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制订。我个人的意见,为了让农产品价格充分发挥作用,降低社会对它的敏感度,提高社会对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容忍度,现在应该适当的调整在CPI里面的权重值。这涉及到技术问题,但是作为个人的观点、个人的意见来看,我觉得应该达到这样。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值班编辑、庄红韬)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