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谢谢黄主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我们共同聆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先生有哪些高见。
韩俊从多予、少取、放活三个方面为农民增收提出发展新思路
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第五届的论坛。这个主题讨论了四年,现在第五年,每一年都要说点新话。我们国家的“三农”政策,我们归纳的、概括得最精炼的一句话:多予、少取、放活。这句话段应碧主任功劳很大。上世纪九十年代,段主任在负责主持起草中央农村政策文件的时候,归纳提炼出来的一句话,这句话已经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多予少取放活作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针。回良玉副总理在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要继续巩固少取的成果,加大多予的力度,特别是要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我觉得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抓、来思考、来探讨。
首先关于少取。2006年,我们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的显性负担越来越少了。但是现在到农村搞调查,你会发现农民的隐性负担或者灰色的负担仍然不少。有的方面,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要求要切实巩固对农民少取的成果。我们的媒体可以在这个方面做一些挖掘。这方面如果继续完善政策的话,一定会继续造福亿万农民。
比如说列举几个方面:第一,现在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农民付的价钱里面是含税的,农民买化肥、农药、机械,这个税并不轻。财政部郭进链部长助理就建议要改革涉农税制,农民购买种子、农机等生产资料能不能免税,如果免税的话,对农民增收是一个很大的促进。第二,过去十年我们对农村的中学进行了大量的撤点并校。2000年农村中小学还有44000多所,现在已经撤掉了一半,撤掉了以后很多农村的孩子上学很不方便,往返来回一二十里地是很正常的,增加了交通费和住校花费。很多农村的家庭,特别是山区要花费一个人来陪读,叫陪读性转移。第三,虽然现在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两年一步。但是我们现在在全国组织上千位大学生调查了六千多个农民家庭,205个村庄,农民的负担,现在除了食品支出以外,第二位的就是教育负担。尤其农民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现在国家已经开始要免除职业高中的学费。但是普通高中是不是可以免呢?现在陕西已经有五个县全免掉了。农民很欢迎,高中教育的普及率提高的非常快。这个方面的政策也需要我们呼吁来加快免费的进程。再比如说农民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要比城市高得多,这说明农民的利息负担比城市要重的多。中国农民承担了最高的利息负担,这也不合理。这个方面我们也需要出台更大的利好政策。怎么样巩固少取的成果,还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时时刻刻多为农民着想,多为农民办实事。不该向农民收的钱一分也不要收,不该由农民承担的不合理的负担一定要减下来。我认为这方面政策可以改进的空间仍然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加大多予的力度。多予的力度十八大报告明确的讲要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要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句话的正向含量是非常高的。今年提出“三农”支出的总量要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要做到向主产区、新型产区倾斜,这些话反映了农民的心声,说出了基层干部的期待,体现了主产区的期望。要加大多予的力度。第一,对种粮农民和主产区的扶持力度要加大。我最近去吉林松原调研。现在农民一斤粮食的补贴都算上去0.12元,补贴率只有10%。如果是种粮大户拿不到直补和综合补贴。不是谁的地补谁,也不是谁交多少粮补谁。第一,我们的农业补贴还可以继续增加。同时,补贴的方式还必须要做改进。我在松原跟基层农民算帐,粮食产粮大县,每生产一斤粮食,拿到的补贴不到两分钱。所有的种粮大县一定是一个财政穷县,这些地方是背着包袱抓粮食,抓了粮食又背包袱,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贡献。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让粮食主产区的收入水平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什么时候能有政策,我们媒体要深入的粮食主产区来反映粮食主产区的呼声,推动我们的政策,能够加快相关政策出台。另外,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广度的支持还要加大。我们这些年虽然投入很多,但是欠帐太多。基础水平还不够。很多设施建起来了,但是没有维护的费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怎么放在农村,不要让它变成一句空话。第三,对农村社会事业支持的力度还要加大。现在农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可以报70%以上。但是政策规定范围太窄了。所以还要提高投资的水平,还要进一步的来让农民的收益程度提高。我们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补助肯定是非常低的。现在物价这么高,低保的水平也需要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在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方面,我们还得要出台力度更大的政策。
最后,关于做好放活这篇大文章。放活这个文章涉及的面很广。我想就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来讲,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这两个新是十八大对做好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推进这方面改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农民为主题,和为农民服好务作为基本的方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向。现在我们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绝对不是要另起炉灶,绝对不是脱离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这个基础去另搞一套。我们一定要铭记农户是土地承包的基础。我们不能限制,也不能强制农民承包土地。这个问题是关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和完善。一定要坚持稳定而不折腾,完善而不跑偏。最近很多专家、学者、官员在强调这一点,我觉得在一点上一定要形式共识,就像陈锡文同志讲的,我们折腾半天,还是没有饭吃。我们还得退到基本经营制度上来。
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要抓什么呢?第一,是要扶持一家一户的农民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第二,要大力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第三,要发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第四,要充分保障农村的土地财产权。如果这四点做好了,我们的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一定会挖掘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一定会增强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活力。
我就讲这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