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鈕威股份首日上市交易類似,1月21日亮相的8隻新股有7隻兩次觸發臨時停牌限制而停牌。似乎無論價格多高,市盈率多高,都不能改變二級市場瘋狂炒作新股的境況。眼下,是誰在演繹這場刀尖上的舞蹈?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又是誰將背負不可承受之重?
與以往相比,本次炒新出現了兩大新特點:一是炒新勢頭猛。比如鈕威股份首日開盤不到1分鐘便被停牌,創下A股史上紀錄,而7隻新股短短一個小時均兩次觸發臨時停牌限制也是歷史上的首次。二是主力機構參與炒新。在全流通時代及長期的調整行情中,機構每每拉高股價便迎來大股東的減持,而炒新則不同,大股東的禁售期為主力機構炒新消除了顧慮。
雖然這輪炒新有主力機構的身影,但更多的還是中小投資者,並且,筆者預計,中小投資者將是“擊鼓傳花”游戲中的下一個“接花人”,當然,風險也伴之而來。
鈕威股份經過上市首日的瘋狂后,第二個交易日跌停,第三個交易日低開低走。從其龍虎榜上看,是中小投資者的熱情成全了機構的拋售。“擊鼓傳花”游戲結束,埋單的將是中小投資者。
歷史數據表明,新股股價向市場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回歸是必然的,高位接手的中小投資者絕大多數會被“套牢”。據深交所此前統計,僅2010年以來深市發行的583隻新股已有497隻跌破首日收盤價,而且炒得越高跌得越狠。鑒於此,深交所在1月20日發文警示炒新風險,提醒投資者切實認清新股上市初期炒作的風險與危害,認真分析公司基本面,切忌盲目炒新,謹記理性投資,共同營造良好的証券市場投資環境。
筆者認為,“擊鼓傳花”的游戲,中小投資者是玩不起的。如果真想參與這場游戲,中小投資者至少應理性一點、智慧一些,既要辨“花色”、嗅其香,還要拿著順手。
首先,想接手的這朵“花”是不是顏色純正、營養充足,也就是新股要具備一定的業績支撐,上市首日價格不要距離發行價過遠;其次,“花香”濃而不烈,持續釋放,即新股未來可以進行高送配,有“紅包”可拿;其三,拿起這朵“花”,手感舒適,大小適中,也就是新股流通股股本適度,既不是股本太大以致股價四平八穩,也不是因股本過小股價經常“過山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