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股票頻道

13所高校控股25家上市公司 北大清華佔半壁江山

陶喜年

2014年03月20日07:30    來源:時代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13所高校控股25家上市公司 北大清華佔半壁江山

  起底“高校系”2000億市值上市公司

  本報記者 陶喜年 發自杭州

  在A股上市公司版圖中,有一個版塊格外引人關注,即全國各大高校控制的上市公司,俗稱“高校系”板塊。

  1993年復旦大學旗下的復旦復華(600624)上市后,國內高校掀起校辦產業上市浪潮。一度是“象牙塔”和“學術淨土”的大學校園,開始資本潮涌。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校辦產業蜂擁上市,曾給當時的資本市場注入極大想象空間。20年間,各高校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前后多達42家。

  但頂著高校、高科技光環的這些企業,雖然獨具產學研優勢,卻大多經營不善,丑聞頻出。在經歷一系列股權變更和重組后,許多上市公司逐漸退出高校序列。

  據時代周報最新統計,截至目前,實際控制人為高校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25家,總市值1878億元(截至3月18日收盤),涉及國內13所頂級高校,其中清華大學控制6家,北京大學控制4家,佔據半壁江山。

  校企上市潮

  1993年1月,復旦復華(原名復華實業)在上交所上市,拉開了高校校辦企業上市的序幕。同年6月,上海交通大學下屬的新南洋(原名南洋實業,后一度更名交大南洋,因上海交大前身為南洋公學,故名)上市。

  1994年3月,同濟大學下屬的同濟科技上市。自此,高校系上市公司的前三甲,悉數被位於上海的大學拿下,而這顯然同復旦、同濟與上海証券交易所同處一城有關。

  1996年5月,哈爾濱工業大學下屬的工大高新上市,成為北方第一家上市校企。此后,哈工大還一度是寧波上市公司工大首創(前身為寧波中百、首創科技)的實際控制人。

  當年6月,東北大學下屬的東軟集團(600718,原名東大阿派,后一度更名東軟股份)上市。東軟集團位於東北大學所在地遼寧沈陽,目前市值高達179億元。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是東北大學的博士畢業生,系國內第一個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於1991年創建東軟。目前,劉積仁兼任東北大學副校長,是高校上市公司中為數不多的校企兼職高管。

  東軟集團上市次月,由北大、清華、復旦、上交大等36所全國著名高等院校共同發起創立的中國高科在上交所上市。中國高科成立於1992年6月,系為響應國家 “發展高校科技產業,積極參加浦東開發”的號召而成立。2011年,經過多年的暗渡陳倉,北大方正集團成為中國高科第一大股東。

  1997年,清華大學旗下的同方股份上市﹔兩年后,紫光股份上市……隨著清華、北大兩大頂級高校的發力,北京后來居上,成為控制高校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目前,清華、北大合計控股10家上市公司,成為國內高校在資本市場無可爭議的領頭羊。

  1999年6月,浙江大學旗下的眾合機電(原名浙大海納)上市,成為第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校企。2001年6月,浙大網新借殼同在杭州的天然科技上市,將浙大系上市公司鎖定為兩家。

  2000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下屬的華工科技上市,成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家高校上市公司。2011年1月,華中科大下屬的華中數控(300161)上市,成為校企創業板第一股。僅僅三個月后,該校下屬的天喻信息又在創業板上市。華中科大自此成為繼清華、北大后,國內上市公司最多的高校。不過,華中系兩家創業板公司上市不到一年,就宣告業績大變臉,淨利潤雙雙下滑近五成,一度被媒體廣泛質疑。

  2004年8月,中山大學旗下的達安基因(002030)上市,成為高校中小板第一股。

  達安基因上市后,國內高校有整整5年沒有誕生新的上市公司。直到2009年9月,中南大學旗下的博雲新材上市,才結束這一歷史。

  2012年7月,天津工業大學旗下的創業板公司津膜科技上市。此后,A股再未有高校上市公司出現,高校系板塊鎖定為25家。

  除上述IPO上市企業外,不少高校公司都通過借殼實現上市,如山大華特借殼聲樂股份,浙大網新借殼天然科技、方正科技借殼延中實業等。但隨著爭議四起,高校公司上市進入低谷,則是不真的事實。

  還原高校系公司版圖

  據時代周報記者統計,A股25家高校上市公司,集中在13所高校,其中清華大學6家,北京大學4家,華中科技大學3家,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各2家,其余學校各1家。這13所高校,除天津工業大學外,都系直屬教育部的國內頂級名校。

  從公司所在地劃分,上海數量最多,集中了5家,復旦、同濟、上交大、北大在上海均有上市公司。北京、湖南、湖北各3家,排在第二陣營。其中湖北武漢三家皆為華中科技大學旗下上市公司。杭州、南昌各有2家,分別由浙大、清華控制。

  25家上市公司內,不少還存在隸屬關系。如同方股份控股同方國芯、泰豪科技,浙大網新控股眾合機電,新南洋控股交大昂立。

  按股票市值計算,有4家公司市值超過百億,其中方正証券以333億市值排名第一,另三家分別為同方股份、東軟集團和同方國芯。

  此外,時代周報記者統計也發現市值不足30億的,亦有4家,分別為華中數控、工大高新、交大昂立、中國高科,其中華中數控以21.2億元市值排名倒數第一。25家公司的平均市值為75億元。

  從行業劃分,生物醫藥和計算機類最為集中,各有6家公司,前者分別為紫光古漢、北大醫藥、山大華特、誠志股份、交大昂立、達安基因﹔后者分別為方正科技、東軟集團、浙大網新、同方股份、紫光股份、泰豪科技。而這正與高校研發力量強大的特點吻合。

  有資料顯示,滬深A股市場先后有42家公司為高校控股上市公司,但有17家公司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退出了高校行列。其中被協議收購5家、股權轉讓3家、控制權變更3家、資產重組2家、股權拍賣2家、大股東減持1家、退市1家。

  退出高校序列的上市公司,不少可以直接從公司名稱的變更上得到體現。如南開戈德更名為廣宇發展,太工天成更名為盛和資源、天大天財更名為鑫茂科技,上述公司曾經的實際控制人,分別為南開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和天津大學。

  一些上市公司的名稱雖然還挂著高校的名字,但實際控制人早已不是大學本身。如國農科技(全稱深圳中國農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鳥華光(全稱濰坊北大青鳥華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大首創(全稱哈工大首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比較特殊的是2012年8月上市的南大光電,公司成立時,南京大學以其所持有的MO源專有技術按評估值作價747.71萬元及貨幣資金2.29萬元作為出資。上市至今,南京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一直為公司第三大股東。雖然挂著南大的頭銜,但南京大學一直不是南大光電的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高校上市公司,整體經營並不見佳。2001年前上市且2010年仍由高校控股的16家公司中,平均年淨資產增長率大於20%的僅有4家、平均年淨利潤增長率大於20%的僅有2家。業內人士稱,這與高校系上市公司缺乏激勵機制、人事關系復雜等因素有關,而這亦是國企難以發展的通病。

  北大系四大上市公司

  在擁有上市公司的13所國內高校中,北大、清華無疑是執牛耳者。

  北京大學現有4家上市公司,分別為方正科技、中國高科、北大醫藥、方正証券。其中中國高科、方正証券為IPO上市。

  中國高科的控股股東為北大方正集團。雖然頂著“高科”的名字,但公司目前主營業務卻是商品房銷售,2012年營收佔比高達74.26%。公司董事長由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余麗擔任。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家原本由36所高校共同組建的上市公司,上市已經18年,卻一直未實現當初成立時的夙願。北大方正入主后,2003年1月,公司由上海浦東遷址到北京海澱,公司主營業務已經基本與“中國高科”四個字沒有關聯。

  北大系上市公司的旗艦是方正証券。方正証券的前身為浙江証券,2003年北大方正入主后更名。2008年,方正証券由杭州遷址長沙,同時吸收合並湖南本土券商泰陽証券。2011年8月,方正証券上市。截至3月18日收盤,在國內21家A股上市券商中,方正証券以333億市值排名第六位,其也是25家高校系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一家。

  方正証券目前控制合資券商瑞信方正、方正期貨、方正和生、方正富邦等公司,系方正金融版圖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與中國高科、方正証券不同,方正科技、北大醫藥為借殼上市。方正科技的前身為上海老八股之一的延中實業,1990年12月上市。1998年5月,以方正集團為代表的北京大學所屬關聯企業舉牌延中實業,並控制董事會。次年,延中實業更名為方正科技,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電腦及相關產品。公司董事長,由北大方正集團副總裁易梅擔任。

  北大醫院的前身為西南合成,位於重慶。199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后,西南合成長期處於虧損狀態。2003年,北大方正入主。2009年,西南合成實施定向增發,北大方正集團旗下公司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將其控制的大新藥業注入公司。2011年,西南合成實施第二次定向增發,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又將北醫醫藥注入,西南合成從原有的醫藥制造業延伸至醫藥流通領域。2013年5月,西南合成更名為北大醫藥。公司董事長李國軍同時擔任方正証券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學旗下4家A股上市公司,都通過北大方正集團實施控制,北大方正另有方正控股、北大資源兩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方正集團同時還是北京上市公司中關村的第六大股東,其控制的北大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則是雲南上市公司博聞科技的第二大股東。

  方正集團由北京大學於1986年投資創辦,目前北京大學持股70%、管理層持股30%。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首席執行官李友,以善於資本運作聞名資本圈。

  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屬四大產業集團之一(另三家為北大青鳥集團、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和北大科技園),方正集團旗下又有五大集團,分別為方正信息產業集團、北大醫療集團、北大資源集團、方正金融、方正物產集團。方正科技、北大醫藥、方正証券分別隸屬方正信息、北大醫療、方正金融旗下,中國高科則直屬方正集團。

  清華系控股6家上市公司

  與北京大學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相對應,清華大學的國有資產經營平台為清華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兩家公司都成立於2002年。

  目前,清華控股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分別為紫光古漢、紫光股份、誠志股份、同方股份、同方國芯、泰豪科技,全部在1996年到2005年之間上市。其中同方國芯、泰豪科技都為同方股份控股公司。

  雖然清華大學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北京大學多2家,但公司總市值,卻剛好旗鼓相當,都在510億元上下,可謂不分伯仲。

  清華系6家上市公司中,IPO上市的有4家。

  其中泰豪科技的源頭為1988年7月成立的江西清華科技開發部(泰豪集團前身)。1996年,泰豪科技前身江西清華泰豪電器有限公司在江西南昌成立,主營業務為智能電網,公司於2002年7月上市。

  2000年上市的誠志股份,與泰豪科技同在江西南昌,兩家公司都系江西省與清華大學省校全面合作的支持平台,而這與共青城在江西有關。誠志股份主營產品為生物制品及醫藥。公司董事長龍大偉,曾任清華大學校團委副書記、校三聯試驗工廠廠長、清華大學企業集團副總裁等職,現任清華控股黨委書記、副董事長。

  位於湖南衡陽的紫光古漢,前身為衡陽中藥廠,1996年上市,公司簡稱“湘中藥”(次年更名為古漢集團),系湖南第一家醫藥類上市公司,上市時主營產品為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千年古方《養生方》開發提煉出的“古漢養生精”。2000年8月,清華紫光集團公司受讓衡陽市國資委持有的部分股份,正式入主古漢集團,公司更名為紫光古漢。

  與紫光古漢一樣借殼上市的同方國芯,位於河北唐山,前身為晶源電子,2005年上市。2010年,同方股份收購晶源電子25%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2012年5月更名為同方國芯,公司主營產品為集成電路。

  同方股份、紫光股份,是清華大學的兩家旗艦上市公司,分別由清華同方、清華紫光更名而來,兩家公司都位於清華大學本部,分別於1997年和1999年上市。

  同方股份的大股東為清華控股,而紫光股份由啟迪控股、清華控股、紫光集團同時控股,啟迪控股為紫光集團子公司、清華控股的孫公司。畢業於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現年66歲的陸致成,同時擔任同方股份、同方國芯董事長,兩家公司的市值合計達350億元。

  除控股6家上市公司外,清華大學下屬的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珠海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同方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等公司,也在二級市場參股了一批上市公司。清華系在高校系乃至整個A股市場,都積聚了極大的能量。

  一周公司觀察

  雀巢大中華區迎來首位華人總裁

  雀巢中國最近高層人事發生重大變化,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狄可為辭職,加盟了一家名為“仁愛非洲”的慈善機構並擔任總裁。狄可為在雀巢的職務由張國華接任,張國華之前是雀巢惠氏營養業務大中華區總裁。狄可為自2011年上任雀巢大中華區CEO以來,進行了數筆大規模收購,同時也對原有業務進行重整。業內人士對其離開猜測稱,狄可為的去職或與雀巢去年業績增長較差有關,但這一猜測並沒有得到雀巢中國的確認。

  雀巢公司在去年未能實現其銷售收入有機增速保持5%至6%水平的長期發展目標,與此同時雀巢去年年報業績增長創下自2009年以來的最慢紀錄,雀巢公司的CEO保羅·薄凱甚至還因此降薪7%。

  韓三平卸任中影董事長

  3月18日,中影股份新聞發言人蔣德富向媒體証實,中影集團與中影股份的高層人事發生重大變動,中影原掌門人韓三平不再擔任中影集團和中影股份的董事長職務。中影股份董事長職務的繼任者為中國電影合作制片公司總經理喇培康,而中影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焦宏奮則接任中影集團董事長一職。蔣德富同時表示,集團和股份公司已經內部確定了此次人事調整,但正式的職務任免仍需再等一段時間。

  另外,中影集團內部的另外兩大重要職務也均作出人事安排:現任中影集團公司董事的傅若清將接替谷國慶任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的董事長﹔同時現任廣電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曹寅將接替閆曉明,出任中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但另外也有消息稱,韓三平盡管退居二線,但仍將擔任中影集團顧問,同時還將操盤一個規模龐大的國有電影基金,對此蔣德富稱並不知情,也無法評價。

  京東方多款產品亮相2014年FPD China

  3月18日-20日,2014年FPD China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半導體顯示龍頭京東方(BOE)攜8K超高清顯示、世界最大的液晶顯示、“智能鏡子”等多款全球首發“明星”產品亮相展會。

  在本次FPD展會上,觀眾可以和京東方的“視界明星”近距離接觸。“高富帥”的大尺寸顯示領域,有全球最大尺寸的98英寸8K超高清顯示屏,將超高清顯示推向極致,目前已向海外供貨。而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証為“世界最大液晶顯示”的110英寸4K超高清顯示屏,以及全球首發的55英寸超高清裸眼3D和至臻3D顯示屏,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白富美”的小尺寸領域,擁有將近500PPI超高像素密度的6.0英寸手機屏極為出眾,將手機屏的超高畫質推向極致。

  創維8核4K電視通過超高清認証

  近日,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智能雲視聽產業聯盟成立暨4K超高清終端顯示標准發布會”在京舉行,會上發布了《4K超高清終端顯示技術規范》,創維5款熱銷4K產品:65E900U、55E710U、55E790U、58E690U、55E690U喜獲“4K超高清顯示”認証。

  創維是行業內最早研發並量產上市4K產品的彩電企業,經過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推廣,創維已具備較明顯的4K全產業鏈優勢,在屏體、芯片、軟件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方面已處於行業領先水准。根據權威第三方機構奧維咨詢(AVC)針對中國大陸710個城市的彩電市場零售統計得出的數據表明,在2013年4-9月期間,創維4K極清電視累計佔有率為42.4%,排名強勢第一。

  沃爾瑪基金會支持中小型蘋果種植戶培訓

  近日,由沃爾瑪基金會支持的“中國中小型蘋果種植戶培訓項目”,近日在山東煙台及陝西楊陵相繼開展了培訓活動。該項目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國際食物、農業與發展研究院(CIIFAD)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合作發起,旨在提升中國農村地區中小型蘋果種植戶的效益,尤其針對農村女性,包括中國最大的蘋果種植區陝西和山東的農村婦女。沃爾瑪基金會從2013年開始支持這一為期三年的項目,總投入約370萬美元(約2300萬元人民幣)。2014年標志著項目實施進入第二年。

  “中國中小型蘋果種植戶培訓項目” 匯集了CIIFAD 和 UC Davis 教學團隊和推廣專家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並且得到中國國家蘋果研究機構、山東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和陝西省農業推廣辦公室的大力支持。沃爾瑪希望可以通過支持這一項目,推動中國蘋果產量獲得可持續的提升。

(責編:呂騫、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