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开启新三大制度红利
除了以上三大增长动力外,新的制度红利的释放也将继续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从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大体经历了四次大的经济改革,分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每次改革都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8%左右时推动的。原有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往往促使政府推动经济改革。不同发展阶段的改革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都将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1、打破垄断带来的制度红利
目前,我国除了制造业领域民间资本参与程度相对较高外,服务业、采矿业、电力燃气水公用事业部门国有企业投资仍占据主导地位。另外,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具有局限性,60%以上的民间资本主要投向了房地产和制造业行业,这不仅抑制了企业投资积极性,还加剧了产能过剩和经济的不平衡性。未来打破垄断,民间资本可以有更多的投资渠道,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2、金融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
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当前逐步开启的利率市场化是解决这一经济难题的金钥匙。中国本轮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启于2001年加入WTO,而结束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衰退。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加入WTO,解决了中国产品市场问题,从而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这仅仅是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资金需求问题。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资金的进入明显减缓,资金成本迅速上升,中国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此时推行的金融改革将有助于解决这一融资难题。
3、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制度红利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反映了该国的综合国力。人民币国际化将赋予中国在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及其规则的制定方面更大的话语权,使中国在国际上具有更加强大、稳定的经济影响力。而在本国经济发展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人民币国际化后,贸易成本的降低,更平衡的经常项目盈余以及国内居民投资海外的更多机会,将促使我国经济逐渐转向内需-外贸并重的经济模式;更多的企业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会更多地“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金融的市场化水平也将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得到提升,目前行政为主的管理手段所造成的资源分配扭曲将有效得到缓解,从而推动经济更健康地发展。
总之,未来改革带来的制度性红利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改革推进有望使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迎来新一轮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潜在经济增长面临中枢性下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