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3日訊 (記者 張欣瑜)近日,河南洛陽和黑龍江哈爾濱等地曝出煮不熟的“假雞蛋”, 東北農大食品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遲玉杰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到目前為止,她接受的各種檢測的雞蛋從未出現過一個“假雞蛋”,多數是變質雞蛋。“人造雞蛋的成本很高,沒有存在的意義。而且我做禽蛋研究這麼多年,從未見過假雞蛋。”
遲玉杰分析, 出現“假雞蛋”有幾方面原因。一是不正確的保存。“像在哈爾濱溫度比較低的地區,把雞蛋放在不保溫的陽台,雞蛋受凍就會凝固,食用時就和正常的雞蛋不同。”二是飼料的影響,“飼料中的營養不均衡,可能導致蛋黃和蛋白的成分比不均,形成異常蛋,但不影響食用。”三是消費者缺乏常識,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造成過度恐慌。“我之前見過有個消費者說,他買的雞蛋蒸雞蛋羹會散湯,無法凝固,他就懷疑是雞蛋出問題。實際上是由於雞蛋在冰箱中保存時間過長,雞蛋過期,加之吸收了冰箱的潮氣,水分增多導致的。”
遲玉杰認為,社會上出現的“假雞蛋”傳聞,或是有機構稱可以制作假雞蛋,屬於炒作﹔或是不法機構為騙取培訓費的一種噱頭。“假雞蛋的制作成本是很高的,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
遲玉杰提示消費者,購買雞蛋時可以通過一彈、二看的方法來挑選。彈,即用手指輕彈蛋殼,發出有空的聲音即為新鮮雞蛋。看,新鮮的雞蛋殼外有一層光滑的保護膜,比較光亮。
在雞蛋的保存上,遲玉杰建議,雞蛋應在干燥的室溫下保存,不宜冷凍,放進冰箱也會影響雞蛋的保質。在食用時,要注意雞蛋的保質期,“正常存放,雞蛋的保質期在一個月左右,過保質期的蛋就會散黃,盡量不要食用。”
遲玉杰認為,“假雞蛋”事件的出現,根本還是由於誠信問題引發的。她建議,企業要本著良心和責任心生產好產品,政府加強監管,而行業專家和媒體也要做好相關科普知識的宣傳,正確引導百姓,讓百姓真正放心消費。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