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最近網絡上比較流行“中國式”一詞,百度裡對“中國式”的解釋是一個網絡上反映“中國社會”特性的流行語,通過它能看出一些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看出中國人的心理狀態、思想狀態和生活狀態等。
而被一連串分析樓市的數據和觀點搞得有點暈的購房者則被戲稱為“中國式買房者”普通市民都成經濟學家了。其實,一個普通市民消化不了復雜的經濟大道理,他們的初衷就是為了能買到一套適合自己的房子。然而,買房的種種不省心和復雜性也成就了中國式買房。
值得提醒的是,由於傳統的觀念,中國式購房者歷來是重“買”輕“租”的,這也會導致市場供應、需求結構的畸形,而且往往很多置業者喜歡一步到位,尤其是對於年長的購房者來說,這種想法更為偏重。以下的買房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個案,這也是“中國式買房”的一個真實寫照。對於普通工薪階層,買房意味著傾入幾代人的積蓄和努力。由此,正在或者即將購房的置業者需要量力而行,步步為營不失為一種策略,一步到位也並不是必須的。
中國式買房之新上海人:“買房就是熟悉上海的過程”
曾幾何時,租房生活是小林堅定不移的選擇,作為新上海人,小林大學畢業后七年多的時間裡都是選擇租房。隨著步入婚姻殿堂,租房這樣不太穩定的生活方式顯然已經不適合他,原本一直抱怨房價貴,覺得租房經濟劃算的小林也不得不開始四處看房。四五個月的看房過程也讓他重新熟悉了上海。
“不去看房怎麼買得到房”
小林買房伊始就確立了總價原則,根據當時手頭的情況,他確定自己可以接受的總價在120萬-140萬元左右,極限價格是150萬元,無論如何都不能突破。“我是首次購房,所以不存在限購的問題。”
現在買房的人都不可能離開網絡。小林剛開始也是先在網上找房。在幾個比較大的房產門戶網站,小林選擇總價120萬-140萬元的房源並開始貨比三家。然而讓他失望的是,網上很多房源的真實性都有問題。“明明標著120萬元的房子,打電話過去詢問時就已不是這個價了,或者干脆說已經賣掉,中介會向你再推薦其他的房子。”經過幾次折騰,小林放棄了“空對空”的折騰,而是腳踏實地地“跑盤”去了。
從三四月的初春到七八月的仲夏,小林跑遍了大半個上海,幾乎每個雙休日都疲於奔命,每天都會接到好幾個中介的電話,身心俱疲的他一度就要放棄了。朋友的鼓勵使他堅持了下來。“不行你就借點錢”、“買房是要看緣分的,不看房怎麼買得到房?”
寶山、嘉定、鬆江、閔行、浦東……盡管已經到上海七年多,但這次買房的經歷才是他真正了解和熟悉上海的過程。“我覺得買房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在慢慢成長,對多個板塊的地理位置、交通狀況,實際房價甚至未來可能的波動都有了了解,甚至不亞於一些所謂的專家了。”現在回顧幾個月前的經歷,小林頗有點苦中作樂的感覺。
不能光看“錢”,還要看“前”
從鬆江、嘉定的新房到馬橋的次新房,從寶山的精裝修公寓到市中心上世紀80年代的老公房,小林看過多少套房自己已記不清了。“看房真的是個體力活。”
關鍵還不在於體力消耗,而在於精打細算的腦力消耗。小林的預算有點尷尬,買新房一般都很遠,上班太不方便,買市區老公房隻能買到房齡很老的小戶型,居住條件較差,將來換房還難出手。
“買房真的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貴的房子是有貴的道理。”小林曾聽中介介紹過閔行一套次新房,從描述來看幾乎是花好稻好,而且總價才110多萬元甚至低於他的預算,然而實地一看卻發現,這套房子緊挨著高架,用他的話來說“幾乎是伸手就能摸到汽車”了。
在反復比較后,小林把最后的目標選在了閔行浦江鎮板塊。“其實買房最痛苦的階段就是不確定區域,如果真的把區域定下來,就輕鬆多了。”盡管這裡目前交通仍不算特別方便,但好在到小林的單位有公交車可以直達,而且未來還有軌交線。“沒有辦法,買房有時不能隻看‘錢’,還要看‘前’,也就是未來的發展。”
現在,已經搬進兩房新居的小林覺得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回顧過去大半年的看房經歷,他說:“其實買房也沒有我原來想象中那麼復雜,事先做好預算,多聽朋友的意見,確定大致區域,多了解未來規劃,這樣就能讓你的買房之旅輕鬆不少。”
中國式買房之上海人:
“即使小一點、遠一點,也要有自己的房子”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一向比較“宅”的小夏也沒閑著他並沒有通宵守在電腦前秒殺半價商品,而是不停搜索著房地產新聞和二手房的信息。小夏下決心要在年底前把買房的心事給“了結”了。
“等老房子動遷了,父母分一套,我們分一套,房子根本就不是個事兒。”2008年,當女友第一次提起婚房和未來,小夏的這句話為這對小情侶勾畫了一副不錯的規劃藍圖。此后兩年,雖然房價出現了大幅攀升,但有著動遷預期的小夏依然淡定。直到今年夏天,當女友突然提出分手時,小夏開始慌了。小夏事后反省認為,在一起多年的女友“閃電”分手且態度堅決,縱然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但因房子問題引發的矛盾是其中比較主要的。小夏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每次上門,女方家長總會或旁敲側擊或直截了當地詢問今后婚房的安排問題。“她本人其實並不特別在意,但也多次說起過父母在房子問題上給她不小的壓力。”為了房子的事,他們已有過多次爭執,但小夏仍然堅持自己的計劃,並未特別在意可能存在的后遺症。
面對5年的感情即將告吹,小夏開始作最后的挽回。“在她提出分手后不久,我就開始張羅著准備買房了,但眼見2008年時單價不到1萬元/平方米的房子,如今飛漲到了2萬元/平方米朝上,這不僅意味著我工作以來的所有收入還不夠填上房價的漲幅,更要背上幾十年的債務變成‘房奴’,我又猶豫了。”由於小夏遲遲沒有實際行動,這段感情終於還是劃上了句點。“離開的時候,她的一句‘我等不起了’讓我很傷心,但卻又感到無奈。”在隨后的幾個月裡,“空窗期”的小夏也有過幾次相親經歷,但女方得知他目前還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后,無一例外沒有了下文。
而就在最近,小夏得知了前女友即將結婚的消息,這讓他深深受到了刺激。小夏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今年年底前一定要買房。“即使小一點、遠一點,也要有自己的房子。”對於小夏的情感遭遇,他身邊要好朋友的態度莫衷一是。有的朋友認為,5年多的感情因房子而告吹確實非常令人惋惜,但小夏從中也應當吸取教訓。“既然女方此前一再提出房子的訴求,小夏應當及時設身處地去作考慮,而不是一味堅持自己的想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照顧到另一方的感受。”也有朋友則認為,既然前一段感情已經結束了,小夏應當抓緊時間提升自己,目前執意買房“有欠理性”。“現在的房價依然處在高位,並不是買房的最佳時機。現在如此沖動,以后難免還會后悔。”有朋友擔心。
中國式購房:購買力超出想象
特質
1、由於高房價及傳統觀念,中國式購房多為大家庭集體行動,購房首付預算常常要舉父母、子女等全家成員之力。因此判斷中國購房者的購買力不能簡單用購房者的工作年齡、收入水平來衡量。或者說,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購買力。
2、需求結構復雜,剛需佔主流。許多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比如成家立業先得買房,年輕人中多出現“剛需”一族,並且佔據著市場主流。這導致許多人買房的初衷並不是純粹考慮自住。所以關心價格、關心升值潛力、關心地段者,遠遠比關心房子自身的質量、關心舒適度的人要更多。
3、地段高於一切。在中國,特別是大城市中,由於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稀缺。地段的好壞往往決定了房子的價值。多數購房者認可房子價值的首要因素是地段。
購房模式的演變趨勢
需求去投資化,住宅市場回歸自住。隨著房價企穩,過去購房者所考慮的升值潛力等因素將逐漸弱化,而會更加關注居住的品質。
賣方市場打破,交易期延長。過去住宅市場是純粹的賣方市場,因此過去的中國式購房是排著隊等買房,買房交易往往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但隨著調控政策的深入,供需關系趨於平衡,市場預期更加穩定。
購房郊區化。由於城市軌道交通、商業、教育、醫療等配套逐漸向市郊延伸,以及未來市場供應結構的轉變,住宅市場郊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購房主場
中國式購房對板塊是有影響的,而且由於消費觀念、居住習慣等因素使得這種影響從近些年的熱點板塊中最為直接、集中的體現出來。根據漢宇地產研究部對全市100多個二手房板塊的監測顯示,從2007年起,寶山的顧村、羅店,嘉定的江橋,閔行的浦江,鬆江的九亭、泗涇以及浦東的東三林、周康等板塊較受青睞。從上述板塊看,大部分都是近些年迅速發展起來的剛需基地,除了自身板塊的建設發展外,還與剛性購房者的置業觀念有關,如在成家之前需買房等。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郊區購房的趨勢已愈演愈烈,除了受到房價的制約因素外,外郊區域在交通、配套、居住環境等軟硬件設施的完善化,已逐漸動搖了房價在中國式購房中的首要位置。根據漢宇地產分行的一線經紀人反饋,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已開始將居住的舒適度推向首要考慮因素。從總價段數據分析的情況看,目前剛性置業依舊是購房大軍的主力群,而在這些購房者中,價位在80萬-200萬元的樓盤最好賣。
同樣的,受到中國式置業者青睞的二手房主要有以下3種:1、議價幅度達10%-15%﹔2、合理價位下的優質筍盤﹔3、總價低、配套交通完善的剛性樓盤。而近期二手房市場整體表現出量價齊穩,這主要在於買賣雙方呈深度對弈。
說說中國式買房模式
記得幾年前有所謂專家對記者稱,在中國,“丈母娘”是推高房價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大凡年輕人結婚,丈母娘總會要求女婿首先要有房,這便迫使女婿不得不省吃儉用將買房列為頭等大事。
這番言論在當時是被作為一種信口開河的笑話廣為流傳的,但不管“丈母娘因素”對房價究竟有沒有影響,至少它反映了一個事實,即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具有很強地域文化特征的特殊市場,很難“全球化”和“標准化”。
所謂“中國式購房”,目前在本市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也可以叫做模式:年輕人結婚買房,雙方父母承擔首付費用,未來由小夫妻自己按揭還貸款。除此之外,如果是新上海人,可能還有一個附帶的模式:男女兩方中有一方父母在小夫妻買的新商品房附近(俗稱“一碗湯距離”,也就是滾燙的一碗湯尚未冷掉的大約一刻鐘步行距離之內)購置一套相對較小的商品房或二手房,便於相互照顧。
當然,有關“中國式購房”的典型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如不可一世的“學區房”,人造味濃厚的“江景房”、“海景房”等等……未來,房產企業的廣闊前景可能還要在充分研究“中國式”商品房消費文化的前提下,創造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潮流、新概念。
(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