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問 人人盼望高福利,咋能保証可持續?
記者:有人疑問,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否可以像發達國家一樣,建立高福利社會?如果可以,那一天會在什麼時候到來,如果不可以,又是為什麼呢?
鄭功成:福利社會絕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而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應有之義。因為平等與幸福是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自由與發展是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社會保障則是維系平等、幸福及個人自由與發展的基本制度保障。
我國的社會救助早已覆蓋城鄉,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普惠全民的願景即將實現,其他各項社保事業也在穩步推進。從現在到2020年,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將全面走向定型、穩定、可持續發展新階段,此后則是在不斷縮小差距的同時穩步提高福利水平,在本世紀中葉前真正建成自己的福利社會。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選擇的不是北歐式的福利國家道路,而是中國式的發展路徑。這就是家庭保障、社會互助等傳統機制仍將發揮重要作用,權利與義務相結合原則仍應始終堅持不懈,普惠性福利與工作福利仍應始終有機融合,賦予社保制度以激勵功能將始終是建設與發展這一制度的重要內容。
記者:什麼樣的保障水平,既能滿足民眾的需要,又能保証這一制度可持續發展?
鄭功成:就是水平一定要適度,在確保免除全體人民生存危機的條件下,循序漸進,真正實現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國民福利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我國在上世紀末強調社保隻能是“低水平”,進入本世紀后升級為“基本保障”,而未來必定會成為調節社會財富合理分配的基本杠杆。
同時,還須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結合,並進一步優化責任分擔機制,還要確保代際負擔公平。當前個別地方實行免費醫療就不具可持續性,並必然影響整個醫保制度的整合與理性推進,我國《社會保險法》明確規定的是繳費型醫療保險,是必須履行繳費義務后才能享受醫保權益的。因此,應當避免短期的福利政績工程。
記者: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才能兼顧保值和避險這兩個目標?
鄭功成:最重要的是安全性與保值增值原則,不安全的投資會帶來利益損失,還會導致巨大的社會風險,而不能保值增值則意味著制度不可持續。必須採取組合投資的方式,如投向實體經濟、基礎工程與公共設施、保障性住房以及股市等等。但在目前情形下,對股市投資卻要異常謹慎。還要指出的是,社保基金並非純粹的信托或金融資本,而是具有社會資本色彩,一些國家將其投向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就是具體體現,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