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實體經濟將獲更多政策支持--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實體經濟將獲更多政策支持

2012年12月09日13: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來源:國家統計局

  綜合中央近期表態和專家學者觀點,2013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突出結構調整、保障和改善民生﹔以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為實體經濟營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加寬鬆良好的環境、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為重要著力點。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多管齊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很可能成為明年經濟政策的一個亮點,這一思路預計在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體現出來。

  實體 制造業困難的一年

  十八大報告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實行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

  2012年是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的一年,年初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負增長,直到9月才因國家穩增長政策顯效而轉正。因此,當前強調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我國經濟運行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工業運行減速的幅度較整體經濟還要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被認為是保証經濟增長8%的充分條件。然而早在9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把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速從年初的11%下調1個百分點到10%。從已經公布的前10個數據來看,最低的8月份隻同比增長了8.9%。

  “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工業經濟整體上處於下行趨勢,而且增速下滑的幅度超出了預期。造成工業經濟下滑的原因,既有供給層面,也有需求層面。其中,供給層面主要體現為潛在產出增長率的下降。需求層面主要體現為產出缺口為負,而且偏離程度很高。”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說。

  從數據上看,9月份開始工業生產有所回暖,但是在企業層面生存狀況仍然較為困難,尤其是中小企業。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羅仲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從他最近走訪的多家企業情況看,中小企業主認為當前經營情況確實已經到了低谷,但是何時能夠反轉還看不清楚,他們對明年形勢並不樂觀。

  經營困境帶來了實體經濟“空心化”風險日益加大。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規劃所朱金周博士表示,我國金融體系脫離服務實業的本位、社會資本虛擬程度不斷高漲、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偏低、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實體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等問題,正不斷持續侵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基礎,進而導致我國實體經濟“空心化”的風險日益加大。全球性經濟不景氣以及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的“再工業化”亦強化了這一風險。

  據朱金周分析,制約實體經濟發展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很多,既有頂層設計不到位因素,又有市場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的問題,是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但最根本的原因無疑是推進實體經濟的生產關系已經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已經超越“供小於求”和“低成本優勢”的發展階段,而無論體制改革還是企業創新能力都沒有跟上實體經濟生產力的發展,由此造成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不匹配是實體經濟利潤率偏低、產業空心化的根本原因。

  增長 中速將成長期趨勢

  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市場普遍認為,這一提法淡化了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要求,更強調增長的質量問題,而增長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實體經濟能否健康發展。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測算,隨著15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於2010年開始負增長,推動過去30余年高速經濟增長的勞動力和資本供給以及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條件,都趨於減緩經濟增長。保持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在於提高潛在增長率,主要手段要麼是提高勞動參與率,要麼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如果未來我國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制造業比重持續下降,由於服務業的效率改進慢於制造業,那麼整個經濟增長速度就會下降。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絕不意味著工業與服務業的此消彼長,而是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產業鏈的分解分工進而向服務業的延伸。因此必須在深度信息化和新型工業化的基礎上,依靠科技創新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應基於市場機制,依靠企業來實現這種轉型。

  根據多方預測,盡管明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可能略高於今年,但是制造企業的情況卻可能比今年更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明年經濟總體的特點將是平穩,無論是物價方面的壓力,還是增長進一步下滑的壓力,都會比今年減小。但是企業的日子並不會好過,可能出現全面洗牌,壞的企業全面退出,好的企業不斷成長,這是經濟轉型的必然。

  從中長期看,我國工業發展也面臨很大的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說,當前中國工業發展面臨新機遇,但是也遇到了新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六個方面:經濟增速放緩導致“速度型效益”加速縮水﹔國際競爭加劇,市場重心可能轉移﹔資源環境約束明顯加強﹔綜合成本上升,外需下降,傳統產業盈利空間急劇縮小﹔行業利潤分配嚴重失衡﹔挺過“陣痛期”與追求短期目標矛盾。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表示,工業增長屬於供給的增長,當前工業增長面臨的成本壓力上升,社會責任成本上升,科技方面又缺乏重大突破,中國工業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速是中長期客觀趨勢。

  為此,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汪同三提出,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形勢,要把提高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此外在微觀方面,要努力創新求進。

  政策 營造寬鬆良好環境

  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須政策到位。《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進一步減稅、加大企業兼並重組力度、加大對科技投入的鼓勵都是明年可能的政策扶持手段。

  朱金周說:“企業是發展實體經濟的主體,逐利是企業家的責任。促進更多的資本真正回歸到實體經濟的第一推動力就是要讓企業在實體經濟中有錢可賺,獲得比虛擬經濟中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政府可以通過結構性財稅等政策工具對市場資源進行恰當的引導和配置。一方面要加大對實體產業的扶持力度,調節各類投資的平均利潤率,保護實體產業的積極性,為實體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要創新要素保障機制,防止原材料、資源與勞動力等多種因素過快疊加,從而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業‘硬著陸’,提升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

  有預測稱,明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最大的一個改變是,財政上的擴張力度將有所控制,結構性減稅將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增支,成為明年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表示,結構性減稅尚有較大空間。結構性減稅的規模界定可從財政赤字規模、增支減稅對比、財政收入形勢等方面入手。在結構上,應以增值稅作為主要減稅對象﹔在路徑上,應使增值稅“擴圍”與“降率”二者並進。

  加大企業兼並重組力度,淘汰行業落后產能也將是明年產業政策的著重點。最近,國務院企業兼並重組工作部際協調小組召開成員單位負責人會議,國務院有關負責人表示,今明兩年是八大行業重組的關鍵時期,國務院要求出台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加快速度推進此項工作。據悉,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証監會等九部委正在醞釀相關政策,著力推進鋼鐵、汽車、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電子信息、醫藥等八大重點行業兼並重組。

  明年國家還可能加大對企業科技投入的鼓勵。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一鳴表示,明年將考慮對企業的技改研發投入進行所得稅抵扣。

  金碚說,現階段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政策走向將直接決定中國企業能否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建議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推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升級,實現產學研體一體化,鼓勵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開發新市場。(方燁)

   實體經濟相關新聞:

 

(責任編輯:張文婷、賀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