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曾想把鐵路網拆分改革(網絡配圖)
對於歷經爭論、幾易其稿的中國電力體制改革而言,最后形成“共識”——業界統稱的“電改5號文件”,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電改5號文件的改革核心,也是改革難點包括:廠網分開、國家電力“一拆為五”、全國“一張網”還是“多張網”、成立專門監管機構電監會等。
“任何一個改革都不是理想化的,它都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在不斷進行調整、完善的,改革是不斷深化的過程。”親身參與電改方案設計、被譽為電改重要推動者之一的張國寶如是說。
電改仍在推進,關於電改的爭論仍會繼續。“作為過來人、親歷者,我有責任把這段歷史記載下來”,張國寶說。
電改十年的回顧與思辨
邁出一步總比不邁要強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 張國寶
中國電網是世界上最好的電網
現在有些人認為電力體制改革不徹底,甚至是失敗的。我不贊成這樣的看法。看問題要有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全世界上沒有哪兩個國家的電力體制管理模式是一模一樣的。
法國電力至今依然是國有,而且還是廠網不分的。全部核電站都歸法國電力管。日本跟中國也不太一樣,它的每個區域都沒有能源,不像中國一些地方有能源,一些地方沒有能源。因此,日本的電力基本上是每個區域自求平衡。其他發展中國家就更沒法和中國比了,例如印度有五個管能源的部門,緬甸還有兩個電力部。
我們是“牆內開花牆外紅”。我們內部有這樣那樣的不滿,覺得不夠理想,但別的國家從外部看我們的改革,看到中國飛速發展的電力事業,認為中國最成功。其他國家發生了若干次大停電,但是中國沒有發生,中國整個網架結構是非常清晰的,沒有出現很多國家的重復、混亂甚至帶有安全隱患的情況。這是因為中國有市場經濟和改革的動力,也有當年計劃經濟比較合理的規劃因素在裡面,我認為中國的電網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電網。
不干這個事的人,可以坐而論道,當批評家非常容易當,因為既不負責任也不用實際操作,但是當你實際操作的時候,碰到的復雜問題比紙上談兵難得多。
電力體制改革或者其他體制改革,說“百分之百是對的”肯定不可能,改革是個漸進的過程,一開始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還有值得進一步改革的地方,從這個層面上看,有批評的意見有利於不斷深化改革。但是,衡量一個改革是否正確的標准,應看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電力體制改革十年是我國電力事業發展最快的十年,也創造了世界電力發展史上最快的發展速度。“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億千瓦,如果沒有競爭機制,如果沒有發動多家辦電的積極性,可以達到這一點嗎?這才是主流。如果今天不是10.5億千瓦(編者注:2011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為10.5億千瓦),而是8億千瓦,那今天的經濟總量就不是現在的狀況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電力體制改革是為整個國家的經濟騰飛做了重大的貢獻。
5號文為何沒定電改時間表
有一種觀點認為,電力體制改革沒有達到5號文件要求的市場化目標,原因是19號文(編者注:即2007年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和5號文都沒有寫出電改的時間和進度表。但我認為,之所以沒有寫出時間表是因為很難給出一個時間表﹔再者,我們改革的總體指導思想是“摸著石頭過河”,先完成一步,在這個基礎上,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再邁出第二步。
回想改革開放30多年來走過的路,如果當時不顧歷史發展的階段,一下子照搬西方國家的做法,那麼改革很可能是失敗的。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在大家認識的過程中逐漸深化的過程。鐵路改革一擱置就是十年,還是電力體制改革邁出了步子好。如果改革一開始就完全按照現在的樣子,把部委都撤銷,可能改都改不成。
如果想改革一次都到位,可能社會的負擔就比較大。隻做政企分開、廠網分開,雖然老電力部的人有意見,但是還不會波及到下面去。如果再把輸配電也分開,把主輔企業也分開,波及到的人就更廣了。當時如果這些問題都搞清楚再去改的話,我估計兩三年也改不動。
走一步總比不走要強,所以當時就先完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就是政企分開、廠網分開。而可能會引發更多反彈的問題,就留到以后適當的時機再去改。我們不希望在改革中產生過多的社會矛盾。
現在有些人在批評電力體制改革,他們應該從當時的歷史背景看這個問題,那就比較好理解了。
電監會很難獨立推進電改
有觀點認為,電網在分離輔業方面滯后。我認為這不能怪電網。其實電網公司是願意分離的。施工企業參差不齊,有一些很糟糕,電網公司也怕長期捂在自己手裡面。包括已經離退休的勞保問題怎麼解決?按道理電力公司分家了,不應該由電網公司一家來承擔。但是現實情況就是這樣。電網公司找過我多次,希望盡快地把輔業剝離出去。
為什麼電力體制改革以后若干年都沒有完成這件事?5號文件下達了以后,主要的任務目標達到了,大的格局已經形成了,這時候機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曾培炎同志也從國家計委主任升任國務院副總理。他覺得這個任務我們已經完成了,人家都說發改委的權力太大,不能什麼事都攬在發改委,就把繼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的任務給了電監會,電改辦也從發改委劃轉到電監會。
但是電監會一家來挑起改革的任務確實很困難,它是國務院直屬的事業單位,一個事業單位去做這麼大的動作,去進行主輔分開,或者是其他的改革,沒有政府強有力的部門支持,它確實很為難。有幾個部門繞不過去,一個是發改委,一個是國資委,電監會既沒有干部任命權也沒有資產劃撥權,你叫人家怎麼改?
主輔分開,電網公司是願意的,但是分開以后交給誰?就是一個麻煩了。我最初的想法是施工企業也可以下放到各個地方自己找飯吃,相當於現在建筑公司一樣,這是一種市場化改革的想法,但是這個方案的阻力是最大的。現在提出的是一個簡單的操作辦法,干脆把所有的輔業、施工企業再成立一個公司。
但我認為這種再成立一個公司的方法並不好。這個剝離方法簡便易行,也滿足了施工企業不願下放到地方,或者完全獨立、走市場化道路的意願,主輔終於分離了,但這個主輔分離模式並不是理想的。發電公司本來可以利用他們充分競爭,搞個電廠招標,全國都來競爭,現在所有施工企業變成了一個總公司,競爭減弱了。但這個模式滿足了輿論的需要,即如果是要走市場化,就應該讓它自己獨立,讓它自己找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