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藥企行賄 行賄者受賄者都不能放過--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跨國藥企“行賄門”案

打擊藥企行賄 行賄者受賄者都不能放過

張立美

2013年08月09日10:17    來源:中國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打擊藥企行賄 行賄者受賄者都不能放過

  公安部7月11日通報,根據國家相關部門提供的線索,日前,公安部統一組織指揮湖南長沙、上海和河南鄭州等地公安機關對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依法立案偵查。公安機關現已查明,作為大型跨國藥企,近年來葛蘭素史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華經營期間,利用旅行社等渠道,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個別政府部門官員、少數醫藥行業協會和基金會、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7月11日《新民晚報》)。

  眾所周知,自國家實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以來,醫藥價格仍然處於高位運行,主要原因就是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對醫藥的定價本身很高,使得醫藥行業仍舊處於暴利狀態。而究其根源則在於官商勾結,藥企向職能部門及其官員提供商業賄賂,而掌握價格權力和採購權力的職能部門和官員保証藥品的高價格。

  為了破除高藥價,政府其實一直在加強對官商勾結行為的打擊,近幾年也查處並嚴懲了不少涉案的受賄官員,其中不乏像鄭筱萸這樣的部級高官。但是,長期以來,政府對於行賄者比較寬容,對於向職能部門和官員行賄並獲取暴利的藥企,有關部門依法查處的並不多,很少追究行賄藥企的法律責任,結果給很多行賄藥企和公眾一種“重受賄輕行賄”的觀感和傾向,從而不利於打擊賄賂犯罪,也就斬不斷藥企與職能部門相互勾結的利益鏈條。

  現在,政府依法拿行賄的外資藥企開刀,按照行賄罪等相關罪行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給予嚴厲打擊。從客觀結果上說,不只是在表面上提高了行賄藥企的行賄成本,讓行賄藥企接受法律制裁,而是在實質上讓受賄官員更加沒有安全感,將受賄官員與行賄藥企徹底切割,避免他們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行共同攻防。從司法層面講,實際上是在認真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去年底聯合發布的《關於辦理行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是在扭轉“重受賄輕行賄”的打擊賄賂犯罪模式。可以說,查處行賄的葛蘭素史克,為打擊醫藥腐敗開了一個好頭。

  當然,在這起葛蘭素史克行賄案中,目前只是查處行賄藥企,對於受賄官員尚未披露。而對於廣大老百姓來說,查處受賄官員比查處行賄藥企更關注。從這個角度說,當行賄藥企進入司法程序之后,有關部門必須盡快給公眾一個答復,給出受賄官員的查處和懲處信息。

  總之,“重受賄輕行賄”不妥,同樣,“重行賄輕受賄”更不妥。要徹底懲處賄賂犯罪,就必須既要嚴懲行賄者,也要嚴懲受賄者,一個都不能放過。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國家加大對行賄藥企的打擊力度,將為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掃清一個堅硬障礙,也必定進一步剔除藥價中的腐敗成分,從而有助於進一步降低藥價,讓惠於民,逐步緩解“看病貴”難題。

(責編:吳曼琳、喬雪峰)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