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目前反映強烈的商業賄賂、限制競爭、商業欺詐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昨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通知,決定自2013年8月15日至11月底,在全國進行不正當競爭專項治理,其中醫藥領域的商業賄賂成為治理重點。受此消息影響,醫藥板塊昨天全線暴跌,板塊跌幅達到2.43%,位列跌幅榜第一位。
調查究竟會給整個醫藥企業帶來哪些影響?醫藥股未來的走勢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記者昨日從國家工商總局網站了解到,該局日前發布了《工商總局關於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求開展不正當競爭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該通知稱,總局決定自2013年8月15日至11月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不正當競爭專項治理行動。
通知要求,各級工商機關要以醫藥購銷、醫療服務、擇校升學等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行業和領域為重點,加強對招投標行為的監督,嚴厲查處招投標過程中的商業賄賂行為,保持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高壓態勢。
跨國藥企頻遭賄賂舉報
此消息在昨日重創A股醫藥板塊,后者在跌幅榜上佔據頭名。
近日諾華遭“深喉”舉報。據諾華一前醫藥代表向媒體聲稱,為追求產品銷量的快速增長,諾華借“推廣費”之名在華行賄醫生,其工作郵件稱6~7月間希望“用5萬元買50支的銷量”。對此諾華制藥周三表示,這位前任雇員曾在辭職后要求公司支付人民幣500萬元的補償。但該公司未進一步置評。諾華制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根據調查結果採取措施。
此前有“深喉”舉報法國制藥巨頭賽諾菲曾向中國79家醫院、503位醫生支付約169萬元費用,賽諾菲公司回應表示事情性質為藥品上市后的臨床監測。據了解,此事目前正持續發酵,京滬粵均在開展自查自糾。而在被曝光的79家醫院中,竟被發現有20余家醫院並不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列出的具有臨床試驗資格的醫院名單中。
國內缺乏懲罰性商業賠償
國內的醫藥企業調查浪潮,會給跨國公司帶來多大的威懾?
事實上,跨國企業在其本國內如違法經營將面臨天文數字般的賠償。比如,2012年7月美國司法部宣布,世界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已就非法銷售未經核准的藥物等指控認罪,並同意支付30億美元和解相關案件。此案被認為是美國史上最大的一起醫藥欺詐和解案,打破了2009年輝瑞(Pfizer)創下的支付23億美元罰款紀錄。
同時,跨國企業在他國的違法行為也會在其本國受到法律懲罰。比如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SEC)2012年12月表示,制藥巨頭禮來(Eli Lilly)違反《反海外腐敗法》。SEC指控禮來通過其子公司行賄,禮來目前已同意支付的2940萬美元中包括1395萬美元的非法獲利返還及870萬美元的罰款。
但因缺失懲罰性的商業賠償法規,跨國公司在我國面臨的商業賠償金額遠小於歐美地區。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湯喜友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國都是補償性質的賠償,消費者損失多少賠償多少,與國外懲罰性質的賠償可謂天地之差,在美國,買了十美元的藥品,出了問題,把企業賠得傾家蕩產的案例比比皆是。在國內,平常的商業賠償基本是50萬元就封頂了。因此,跨國企業在國內的商業犯罪成本比其在本國低得多。”
好消息是,我國正朝這方面改變。比如8月7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合生元、美贊臣等6家乳粉企業共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據了解,懲罰力度最高可以上到年度銷售額的10%。
醫藥亂象
記者調查
醫生:
會議全取消 周末變清閑
“以前一個月最多休一個周末,其他時間不是開會、講課就是會診。”開會飛出了南航金卡的廣州某三甲醫院一位副教授告訴本報記者,各家藥企贊助的學術會議不去不行。“一方面不斷有新技術新產品要學了回來傳授給科室醫生,另一方面不參會也顯示不了業界存在感,醫學圈裡交流非常重要。”他表示,這段時間清靜了,居然陪了兒子整個暑假。“邀請函都發過來了又說取消,起碼有七八成會議臨時取消了,有的直說是GSK事件影響,有的則說其他理由。”他說。
之前傳聞德國某制藥企業在此“風聲緊”階段依然選擇了給大家放長假。記者在工作時間撥打該企業兩位經理的電話,全都長時間處於無人接聽狀態,或也側面印証了這一說法。
放假的不僅僅是外企,國內不少業務員也都開始過起了“暑假”。廣東一位醫藥經銷商告訴記者,本來醫藥代表是應該“腿勤嘴甜”的,但最近公司都要求其不用去醫院進行“常規拜訪”。“醫院裡面的保安都對醫藥代表盯得很緊,有的還有便衣警察在巡查,我們冒昧上門會讓公司和醫生都很"被動"。”他表示。
醫藥圈近期整
頓風暴大盤點
工商總局 嚴打醫藥購銷賄賂,表示要嚴厲查處招投標過程中的商業賄賂行為,保持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高壓態勢。
公安部 立案偵查GSK部分在華高管涉嚴重商業賄賂和涉稅犯罪等。
國稅總局聯合衛計委等7家單位開展專項整治,查出萬余家藥品及醫療單位違法使用發票。
衛計委 通報了高州市人民醫院收受回扣結果,並稱行賄醫藥企業將納入“黑名單”。
証監會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打擊虛假信息披露案件,其中就包括不少上市醫藥公司。
資本市場:
估值高短期調整難免長期仍看好
昨天醫藥板塊全線下跌。中新藥業下跌7.19%,國藥一致下跌6.86%,康緣藥業、恆瑞醫藥等大批個股跌幅均在5%以上。不過,截至本周二,醫藥板塊一直表現強勢,因此其整體市盈率已達36.66倍,較全部A股的溢價率達到196%,為歷史最高水平。
從業績來看,申銀萬國的最新研究顯示,33家醫藥上市公司2013年中報業績中,15家公司主業淨利潤增長預期超過20%。
分析稱,短期內由於醫藥板塊的估值和溢價率都比較高,政策和業績的波動會引起醫藥的短期調整,但長期健康增長的邏輯在未來幾年不會發生改變。
三季度或有重要政策出台
光大証券認為,隨著醫藥行業監管機構調整的基本完成,預計三季度將是“醫改”政策出台的重要時間窗口,政策影響偏“中性”。7月2日,國家發改委通知,將對33家國產藥企業和27家進口藥品代理企業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國家發改委藥品價格調查是藥品降價的主要依據和前奏。預計醫藥行業今年的盈利增長率為18%~20%,動態市盈率為28倍,相對於大盤估值的溢價創歷史新高。另有消息稱,歷經30年的等待,中醫藥法立法進程今年將取得突破性進展,中醫藥龍頭行業將受益。
機構觀點
富國醫療保健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戴益強:
生物制藥和化學藥品這兩個行業出牛股的概率較高。“生物制藥主要看好血液制品、疫苗、生物發酵方法制品。這些藥品專業性強、競爭小,相關上市公司表現可期。”
安信証券:
醫藥股的風格本周出現了變化,低估值、基本面有變化預期的個股表現突出,如國藥一致、麗珠集團等﹔而估值較高的一線醫藥股表現不佳,如天士力等。短期內,醫藥板塊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長期來看,醫藥股成長性溢價基礎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