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賄賂行業“集體舞”醫療腐敗頻發呼喚完善體制--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跨國藥企“行賄門”案

藥品賄賂行業“集體舞”醫療腐敗頻發呼喚完善體制

周婷玉 王海鷹

2013年08月16日1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藥品賄賂行業“集體舞”醫療腐敗頻發呼喚完善體制

原標題:藥品賄賂行業“集體舞”醫療腐敗頻發呼喚完善體制

跨國藥企相繼被曝行賄、福建漳州73家醫院涉及藥品回扣……近期醫療案件頻發,引發人們對醫藥行業的思考。中國醫師協會8月6日至9日連發三文,呼吁醫生加強自律抵制藥品回扣行為,並擬倡導建立醫師“黑名單”制度。

專家認為,藥品賄賂案涉及醫德醫風,嚴重影響醫生形象,但要從根本上治理藥品賄賂則更要完善醫療體制。

藥品賄賂:行業“集體舞”

葛蘭素史克(中國)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少數醫藥行業組織、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福建漳州藥品回扣案件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無一幸免”﹔賽諾菲被曝通過研究經費、現金報銷、禮品贈送等方式,向70多家醫院的500余名醫生行賄,最為知名的大型三甲醫院均赫然在列。

“這些形式都是藥品回扣的‘異形詞’。”一位一線醫生直言,這些幾乎是慣性運作的常用模式,是行業的“集體舞”。

山東一位市級醫院醫生透露,一個有處方權的內科醫生一個月藥品回扣能拿1萬多元。而這些隻佔藥品回扣的小頭,60%至80%的回扣用於公關分管院領導、藥劑科主任、器械科主任、藥房等。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庄一強指出,雖然最近被曝的是外企,國內藥企的情況並不亞於此。

他指出,國內藥企原創藥少,難以憑產品特性來競爭,隻能在營銷等方面競爭。從這一點說,國內藥企行賄可能更嚴重。跨國藥企之所以可被舉報、查証,恰是因為管理嚴格、証據充分,國內一些藥企想查都找不到証據,更亂。

同濟大學教授王永光說,現象普遍存在不一定就是合理的,但說明它有存在的條件。這些條件不改變,現象就難根除。

體制“內傷”:扭曲的評價體系

近幾年來,我國深化醫改取得明顯進展,隨著基本醫保制度的全民覆蓋、基本藥物制度的初步建立等,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衛生領域也一直矢志不渝地打擊、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規范醫療行為。

但是為什麼“剪不斷”醫藥行賄受賄的這條利益鏈?庄一強直言:“我們需要檢討相關體制。”

一是體制沒有保障醫生的正當利益。庄一強指出,當前藥品和檢查收入佔醫院總收入的一大半,“以藥養醫”機制抹殺了醫生的知識價值,導致人們願意給藥品器械買單,卻不願為知識與技術買單。從收受紅包到藥品回扣,從大處方到大檢查,都與這種扭曲的價值評價體系密切相關。

山東省萊蕪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孫啟峰從業19年,每月從挂號費中提成僅十幾元﹔一台手術費為2000元的大手術,一個醫生僅能拿到120元。“這對醫生來說,知識太不受尊重。”

二是不科學、不透明的藥品定價機制給藥品回扣留下了空間。目前藥品定價主要由藥廠說了算,缺少科學扎實的成本核算和調查,而廠家往往虛高定價,一方面預留出各環節的回扣空間,另一方面在“以藥養醫”體制下高價藥醫生更願開,提成高。

許多商業領域都有回扣,但藥品回扣的危害更為人關注。它導致藥價虛高,損害了患者利益,藥品回扣費用一般佔到藥價的二三成﹔同時它也損傷了醫院和醫生的形象,使得少數人喪失職業道德,不以藥品質量為標准來選擇患者用藥,而是以回扣數量來決定。

“趕緊取消灰色收入,盡快擠掉藥品回扣這個‘瘡癰’,我們也想抬抬頭,拿上正當陽光的收入。”一位醫生說。

徹底治理:刀動在根上病才能除

葛蘭素史克案件、福建漳州案件都已查處,舉報賽諾菲材料涉及的相關方也已明確,將開展調查。如果查實將絕不會姑息,嚴肅查處違法人員。

中國醫師協會受國家衛計委委托,承擔對執業醫師的考核。該協會在8月9日的發文中表示,建立“醫師黑名單”制度,並且會建議所有的醫療機構不再聘用該醫生。

“這一制度對於個案有可操作性,但對醫藥賄賂這種普遍現象則會陷入尷尬。”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直言“刀沒動在根上,病就難除。切掉了這個瘡,會在另一個地方長出瘤。”

一位跨國藥企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一般的處罰只是延長了藥品賄賂的利益鏈。如果環境不變、條件不變,銷售方式也難變。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要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醫藥賄賂事件,就要改革醫療領域的收入分配體系、加大對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以及增強醫療領域的透明度。

首先要取消以藥養醫,提高醫療服務價格,讓他們拿到與付出成正比的體面收入。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尹愛田說,在世界各地,醫生都是相對較高收入群體,他們是人們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群體,理應獲得與其付出相匹配的較高收入,得到全社會的尊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暗中拿“回扣”,這是對現有醫療體制的羞辱。

其次,在提高收入的基礎上,應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提高醫生違法成本。如香港,醫生一旦違法可吊銷行醫執照且難再入這一行業﹔在國內民營醫院也沒有回扣問題,因為一旦查到醫生立刻開除。因此有關專家也建議國內增加“終身禁醫”規定。

第三,要規范醫藥企業和市場,促進藥品研發、銷售、流通等環節的公開透明﹔加大對藥企的管控力度,科學制訂藥品價格。

一位跨國藥企工作人員說,邀請專家參加學術會議、講學、做臨床研究,這種情況在國外也存在,有的也是正常學術交流范圍。

“藥企資助藥品的臨床研究,是正當甚至是必須的,藥企必須投入研發。”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關鍵是要建立明確的制度,將暗貼必為明補,並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管部門的監督。(記者 周婷玉 王海鷹)

(責編:財經實習、喬雪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