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藥企行賄可能更加嚴重(圖)--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跨國藥企“行賄門”案

國內藥企行賄可能更加嚴重(圖)

2013年08月16日10:48    來源:青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內藥企行賄可能更加嚴重(圖)

國內藥企行賄可能更加嚴重

跨 國 藥 企 相 繼 被 曝 行 賄 、 福 建 漳 州 7 3家 醫 院 涉 及 藥 品 回 扣 、 陝 西 富 平 醫 生 涉 嫌 賣嬰 … … 近 期 醫 療 案 件 頻 發 , 引 發 人 們 對 醫 藥行 業 的 思 考 。

國內一些藥企想查都找不到証據

葛蘭素史克(中國)採取直接行賄或贊助項目等形式,向少數醫藥行業組織、醫院、醫生等大肆行賄﹔福建漳州藥品回扣案件全市二級以上醫院“無一幸免”﹔賽諾菲被曝通過研究經費、現金報銷、禮品贈送等方式,向70多家醫院的500余名醫生行賄,最為知名的大型三甲醫院均赫然在列。

“這些形式都是藥品回扣的‘異形詞’。”一位一線醫生直言,這些幾乎是慣性運作的常用模式,是行業的 “集體舞”。

山東一位市級醫院醫生透露,一個有處方權的內科醫生一個月藥品回扣能拿1萬多元。而這些隻佔藥品回扣的小頭,60%至80%的回扣用於公關分管院領導、藥劑科主任、器械科主任、藥房等。

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庄一強指出,雖然最近被曝的是外企,國內藥企的情況並不亞於此。他指出,國內藥企原創藥少,難以憑產品特性來競爭,隻能在營銷等方面競爭。從這一點說,國內藥企行賄可能更嚴重。跨國藥企之所以可被舉報、查証,恰是因為管理嚴格、証據充分,國內一些藥企想查都找不到証據,更亂。

專家:“黑名單”制度效果有限

為什麼“剪不斷”醫藥行賄受賄的這條利益鏈?庄一強直言:“我們需要檢討相關體制。”

一是體制沒有保障醫生的正當利益。二是不科學、不透明的藥品定價機制給藥品回扣留下了空間。

中國醫師協會受國家衛計委委托,承擔對執業醫師的考核。該協會在8月9日的發文中表示,建立“醫師黑名單”制度,並且會建議所有的醫療機構不再聘用該醫生。

“這一制度對於個案有可操作性,但對醫藥賄賂這種普遍現象則會陷入尷尬。”一位資深業內人士直言,“刀沒動在根上,病就難除。切掉了這個瘡,會在另一個地方長出瘤。”

一位跨國藥企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一般的處罰只是延長了藥品賄賂的利益鏈。如果環境不變、條件不變,銷售方式也難變。

受訪業內人士建議,要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醫藥賄賂事件,就要改革醫療領域的收入分配體系、加大對醫藥行業的監管力度以及增強醫療領域的透明度。

(責編:財經實習、喬雪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