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雜糖分,捏造蜜種,冒充“土蜂蜜”……
蜂蜜造假花樣百出
王長庚 攝
“冠有閣”的6種蜂蜜因“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而被要求下架停售,我國香港消委會從55款蜂蜜樣本中檢出14款摻糖蜂蜜……近日曝光的蜂蜜摻假問題再度引發業界關注。記者在採訪中進一步發現,由於蜂蜜市場供不應求,消費者鑒別能力低,以及市場存在監管空白等原因,蜂蜜摻假已經成為屢禁不止的老問題。勾兌蜂蜜、捏造蜜種,勾兌蜜充當“土蜂蜜”等亂象混跡於市場。而今,隨著天氣惡劣導致蜂蜜嚴重減產,原料價格飆升,蜂蜜造假的問題或將更加突出。
現象:蜂蜜摻假接連曝光
日前,北京市食品辦責令11種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停售。其中6種是“冠有閣”蜂蜜,不合格原因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也就是喝起來很甜,卻沒有蜂蜜特有的香醇味兒。
按照規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應≧60%,但這6種不合格產品實測值最高35.6%,最低隻有25.4%。對此專家表示,“果糖和葡萄糖”指標雖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卻是蜂蜜的重要質量指標。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過低,表明產品可能摻入了其他糖類物質,也會造成蜂蜜產品口感和營養價值的降低。
事實上,蜂蜜摻假現象長期存在,每年都有質量抽查曝光相關問題產品。日前,中國香港消委會的一項蜂蜜檢測發現:55款蜂蜜樣本中有14款摻雜了糖分。被檢出摻雜糖分的產品中有12款竟然還聲稱是天然或純正蜂蜜,當中7款甚至聲稱100%天然或100%純正。
上個月,還有報道稱,“市場上的蜂蜜六七成是假貨”。不僅農貿市場出售有假蜂蜜,在許多大型超市也會出現假蜂蜜的身影。假蜂蜜多為糖漿勾兌而成。
趨勢:今年減產嚴重或現更多假貨
被曝光出來的蜂蜜問題已經如此之多,而今后,或許有更多蜂蜜質量問題被曝光。全國蜂產龍頭企業廣州寶生園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由於近年的氣候不穩定,“靠天吃飯”的蜂蜜也出現了連連失收的情況。“今年一反常態的持續雨季對荔枝產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廣東從化荔枝大幅減產,從化錢崗糯米?減產近90%,幾近絕收。果樹歉收也嚴重影響了蜂農,而作為夏日主要保健飲品的荔枝蜂蜜和龍眼蜂蜜產量大幅減少,導致終端出現產品搶購熱潮及零售價上漲等一連串的市場反應。今年北方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更促成了蜂蜜產品價格的新一輪上漲。”
數據顯示,今年蜂產品原料價格上浮不少。升幅最高的是冬蜜原料,比去年上浮幅度達到40%。荔枝蜜比去年上浮幅度達到25%。今年孕育花蕾期受凍,致使花期流蜜量不多,洋槐蜜比去年上浮幅度達到30%。
河南省養蜂業協會副會長何昕則分析,從目前情況看,今年蜂蜜產量比去年下降25%左右,這是今年蜂蜜收購價格一路上漲的主要因素。此外,蜂農老齡化嚴重,養蜂者逐年減少,也是造成蜂蜜價格走高的一個原因。在原料短缺加劇的背景下,蜂蜜消費卻持續旺盛。中國養蜂歷史悠久、養蜂數量眾多、蜜源植物最豐富,紫雲英、槐花、荊花、椴樹、棗花、荔枝等植物都是較好的蜜源。據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目前,中國養殖蜜蜂約850萬群,全國每年的蜂蜜產量基本維持在約40萬噸左右,佔到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每年出口蜂蜜10萬噸左右,主要出口到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等。
供應與需求的此消彼長之間,巨大的供需缺口無疑會招來制假者覬覦,市面或出現更多假貨。
成因:檢測有難度 監管有空白
“利益的誘惑,是假蜂蜜出現的根本原因。而通過勾兌的假蜂蜜成本大概只是真蜂蜜的30%左右。”寶生園相關負責人稱。
而蜂蜜造假屢禁不止,在業內人士看來,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監管留下了空子。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對於蜂蜜的監管,暫時還無解,比如對於養蜂散戶私自兜售假蜂蜜的行為,還沒有明確的部門來管。其實工商部門以前對濟南的蜂蜜市場都進行過檢查,沒有發現不合格產品。這是因為蜂蜜在流通環節的現行國家標准檢測中,檢測項目僅有幾項,而在這幾項檢測項目,假蜂蜜的檢測結果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而一家知名的內地蜂蜜企業負責人則表示,蜂蜜主要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組成的。除此之外,內地的標准還允許有少量蔗糖,“國外一般強調無添加、無提取”。
根據蜂蜜的新國標《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蜂蜜GB14963-2011》的規定,蜂蜜隻能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與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經充分釀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質”,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達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過10%。盡管量少,這一規定卻無疑承認了加糖的合法性,形成了一種負面的效應。
■亂象大揭秘
1.平的、貴的都可能有假
記者在某農產品商務平台上看到,山東槐花蜜和廣西純天然蜂蜜的批發價格為45元/kg,湖南衡陽的純天然蜂蜜和貴州的有機蜂蜜批發價格為60元/kg,而廣東江門的純天然蜂蜜和山西臨汾的原始森林土蜂蜜價格均為100元/kg。“加上運輸費用、商品包裝、中間渠道等,一瓶500克的純蜂蜜到賣場銷售,一般不太會低於30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我在超市裡看到一些便宜得根本不可能是真蜂蜜的產品,”一位蜂蜜產業資深從業者對記者說,“像那些20來塊錢一罐的蜂蜜,我可以說,都已經低過了成本價,怎麼可能是真的?”
據知情人透露,市場上假貨確實不少,且同一品牌中也分真假,像三四十元一斤相對廉價的蜂蜜假貨的可能性較多,五六十元一斤的蜂蜜品質相對就會好些。
上述負責人表示,大部分的消費者近年來消費更趨於理性,更加關注的是產品的質量,從價格引導型轉向品質引導型消費,對優質優價接受度明顯提高。
可是,不法分子也很快盯上高端蜂蜜,價格已不再是衡量蜂蜜真假的單一“硬指標”。前不久在香港被曝光的“麥蘆卡”(新西蘭獨有的桃金娘科灌木)蜂蜜的身價就相當高昂。此前,在珠江新城的一家友誼商超,記者看到了至少3家新西蘭公司生產的“麥蘆卡”蜂蜜,售價最貴的一小瓶突破600元。據了解,這種蜂蜜在香港的售價約為每100克39.6港元至151.2港元不等,價格明顯高於一般蜜種。
2.很多蜜種系捏造
另外,一些明目張膽的虛假宣傳在市面欺騙消費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部分蜜種產量極少,根本不能支持網店和超市大量銷售,市面上買到的多為假貨﹔而有些蜜種壓根就是不存在的,這些植物產花粉,但是不產蜂蜜,或者植物生長環境不在蜜蜂的採蜜活動范圍﹔此外,還有一些蜜種事實上並不名貴,但經過稀奇古怪的產品名稱包裝,就搖身一變成為了高檔貨,其中不乏進口蜂蜜。
“選蜂蜜選常見的種類就行,比如百花蜜、洋槐蜜、荊條蜜、椴樹蜜等等,棗花蜜容易有農藥殘留,最好別喝,別相信那些稀奇古怪的蜜種。每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最好聽下醫生怎麼說”,該業內人士提醒,很多消費者對蜂蜜生產的過程並不了解,造假者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等,隨便換個名稱就把原本收購價很低的蜂蜜賣成個天價。因此,消費者買蜂蜜的時候要擦亮眼。
比如,金銀花蜜,金銀花的花冠又長又細,蜜蜂的嘴很短,很難深入到花蕊,隻有在花倒挂時流出來的花蜜,蜜蜂才能採到﹔蘋果花花蜜非常非常少,蜂蜜採的還喂不飽自己,蜂農很難收集到這類單品種蜂蜜﹔野菊花蜂蜜的產量極少,有時得天氣極好的時候才採到,不可能穩定地供給商家﹔益母草是一種輔助蜜源,能形成蜜的量很少,不可能有純的益母草蜜大量出售,市場上益母草蜜卻因為標榜對女性健康有益很受追捧。
有些蜂蜜蜜種壓根是不存在的,如桃花隻有花粉,沒有花蜜。天山雪蓮蜂蜜也不可能成為現實中的產品,因為雪蓮通常生長在高山雪峰之中,蜜蜂活動的溫度要高於13℃左右,雪蓮花和蜜蜂的採蜜活動壓根就“不搭界”。此外,真正的玫瑰是沒花有蜜的,隻有一種叫野玫瑰的,這種花的花蜜也是極少的。“目前市場還流行一種叫雪蓮脂蜜的,養蜂人都知道,其實就是一種俗稱野豌豆的苕子的花蜜,品相還比紫雲英蜜差點,換個名字就賣了個好價錢。”該業內人士稱。
3.“土蜂蜜”未必真“土”
不少消費者還發現,通過網絡渠道經常能購買到“土蜂蜜”,店家往往聲稱,“土蜂蜜”比普通蜂蜜營養價值更高、保健效果更好。
然而,專家指出,農家蜂蜜不等於“土蜂蜜”,將兩者混淆等同是偷換概念的行為,“土蜂蜜”特指土蜂(即中華蜜蜂)產的蜜,而且因為中華蜜蜂的習性使然,擅長採集零散蜜源,很難產出單品種蜂蜜,往往以“百花蜜”居多﹔意大利蜂擅長出產單一花種的蜂蜜,市面上大部分的單一蜜種都是意蜂生產的,像槐花蜜、荊條蜜、荔枝蜜、龍眼蜜等等。蜂王漿和蜂膠也多是這種蜜蜂生產。凡是單品種蜂蜜還聲稱是“土蜂蜜”的,多半是用意大利蜂產的蜜來冒充“土蜂蜜”。
那麼農家蜂蜜能不能買呢?“前段時間跟朋友去農村玩,看到國道邊上有蜂農擺了幾個蜂箱,在賣蜂蜜,說是農家土蜂蜜,絕對純正新鮮,價格還不便宜”,廣州市民周小姐說,出於好奇嘗了一下蜂蜜,“看到有結晶,口感也還行,不過我的朋友提醒,怎麼蜂箱裡一個蜜蜂都沒有呢”,她說,賣蜂蜜的蜂農解釋,蜜蜂採蜜去了,所以蜂箱是空的,因為有所懷疑,周小姐最終也沒有買蜂蜜。
對此,廣州從化市一位多年養蜂的蜂農老齊告訴記者,蜜蜂採蜜不可能幾個小時都不回巢一次,“很多路邊賣蜂蜜的自己都不是養蜂的,只是收購來的而已,放個蜂箱只是招攬生意的,如果你要求看蜜蜂,多半會被嚇唬蜜蜂蜇人。”他說,買蜂蜜也不是越新鮮越好,即使是新鮮搖下來的蜂蜜,立即吃的功效其實遠不如放了一段時間的蜂蜜。專家提醒,蜂蜜被分離了以后,裡面的蔗糖還要在?的作用下繼續分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到一個月左右,各種成分才能真正穩定下來。而且蜂蜜天然抗菌,所以不用擔心放久了會有細菌。
4.造假方法網上隨手可學
記者還發現,網絡上流傳著各種各樣自制“蜂蜜”的方法,部分還圖文並茂。例如有一種流傳頗廣的“10分鐘熬出‘蜂蜜’”的方法,原料僅需白砂糖、明礬、醬油、清水。蜂蜜造假方法簡單,一看就會,毫無技術門檻。而這種“蜂蜜”的成本已經直觀可見。曾有人實踐過這一系列實驗,用白糖、明礬和水為原料,僅僅花了8元錢就制作出了一碗“蜂蜜”。
假蜂蜜的成本低廉,而在超市銷售的、與用此方法調制的“蜂蜜”顏色接近的棗花蜜,最便宜的一瓶價格在31元左右(均是500g裝,大約314ml),至於普通的蜂蜜,價格一般也在25元左右。
還有更狡猾的造假者。曾被曝光的慈溪怡康蜂業有限公司摻假更加隱蔽,他們在洋槐蜂蜜中至少摻油菜花蜂蜜60%,價格就下來了。公司負責人得意地說:“(這樣的蜜)吃也吃不出來的,無論工商、質監也都檢測不出來。”
廣東省質監局一位內部人士透露,現在市場上蜂蜜的監管幾乎是空白領域。“以前有蜂蜜摻假的判定方法,新的食品安全標准頒布后,刪除了這個項目。之前的方法也在用,但是不能作為處罰的依據,隻能作為案件的線索。監管上就要看商家的道德約束了”。
簡單四招選蜂蜜
■小貼士
1.看色澤。純正的優質蜂蜜透光性強,顏色為白色、淡黃色至琥珀色,且均勻一致﹔而劣質蜂蜜顏色黑紅或暗褐色、無光澤、蜜液混濁而有雜質。
2.晃氣泡。如果蜂蜜發酵變質,會因含水量增多而導致表面產生大量氣泡,而純正的蜂蜜表面則無大量氣泡。
3.聞香氣。品質好的蜂蜜香味濃而持久,開瓶后便能嗅到,用手掌搓揉會有粘膩感,而劣質的蜂蜜往往因摻入香精而過於濃郁。
4.拉細絲。用筷子挑蜂蜜,優質的蜂蜜彈性佳,可拉成絲狀,且不易拉斷,而劣質的蜂蜜濃度較低,黏性小,難以拉成細絲。(記者 周照 許蕾)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