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備受爭議的原因
力促改革的利瓦諾夫緣何陷入四面楚歌的窘境?
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改革的決心、時機、方式方法等因素必須綜合考慮,缺少其中任意一點改革都難以順利進行。
首先,改革一定要惠及多數人的利益,需要有決心和勇氣。無疑,利瓦諾夫是一個堅定的改革者,既有決心,又有勇氣。但是他先后主導出台的各項改革措施,受益群體卻在不斷變化著﹔前一項改革措施的受益者,卻在后一項措施中可能失去部分既得利益。由此循環往復,不少人都在他的改革中既獲得實惠又失去利益﹔可是人性的弱點令大家記不住改革的“好”,而全部憎恨改革的“壞”。
其次,要看改革的時機是否成熟。從彼得大帝到前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俄羅斯從來不缺乏改革思維﹔“改革”不僅成為俄語的高頻詞匯,甚至成為其它語言的“外來詞”。但是精英們對改革的“抽象熱衷”,並不能說明俄國科教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前蘇聯時期的教育與科技曾一度非常發達,人們因此而形成的觀念根深蒂固,俄羅斯社會尚未就該領域的深化改革達成全面共識。“利瓦諾夫式的改革”條件還不成熟,至少改革時機不是最佳。
第三,改革需講究方式方法,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過程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利瓦諾夫所發起的一系列改革應更好地從俄羅斯國情出發,科學規劃、發動群眾、因地制宜。但在高校和科學院的改革中卻暴露出利瓦諾夫不重視改革過程、把被改革對象排除在外的包辦做法,甚至有時是一意孤行。這些都會妨礙改革的順利推進。
利瓦諾夫擔任部長隻有一年多時間,推行改革的政治資源並不充足,改革也未獲得總統和議會方面的有力支持﹔他急於在短時間內啟動所有改革,並使改革取得成效。如果利瓦諾夫不總結經驗教訓,繼續過於激進、樹敵眾多,一旦政治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就有可能成為改革的犧牲品。
除上述各不利因素外,俄羅斯共產黨、自由民主黨和公正俄羅斯黨——俄國家杜馬三個議員黨團已致函總統普京要求利瓦諾夫辭職。利瓦諾夫也因未及時落實關於提高教師工資的總統令而受到警告處分。利瓦諾夫還卷入在為其母校教學實驗樓長達12年的改造過程中涉嫌侵吞國家巨額資金的丑聞。
或許利瓦諾夫不是一個有野心的政客而是一個純粹的改革者,他主導的俄羅斯科教改革能否繼續推進下去,還有待我們的觀察。
(來源:中國經濟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