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四
如何發展公共交通
健全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獨立第三方測評等社會監督評價機制,完善行業、企業投訴處理工作機制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共交通系統的完善將改變擁堵的情況。但現實是,北京的公共交通高度依賴財政補貼。2011年,北京市公交財政補貼的總額已達150億元左右,其中用於公交公司的補貼超過110億元,用於地鐵的補貼超過40億元。2012年,財政補貼則達到170億元,比上年增加了20億元。那麼,這種靠財政補貼的方式來發展公共交通的模式如何持續?
擁堵費是否能夠成為一種補充?但如何監管征收的擁堵費落實到實處則成為一大難點。數據顯示,倫敦用於擁堵費行政管理的支出上升到1.6億英鎊,而用於巴士和交通流量改進的資金不足1000萬英鎊。
毛壽龍:對於北京低廉的公共交通價格問題,我認為合理的地鐵票價應該是能夠使所有的交通資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盡管交通票價低廉能夠使就業半徑擴大,經濟活躍度增加,但也產生了許多“無效交通”,有的人僅花費幾塊錢就來回坐車溜達。與此同時,公共交通設施、公車私用現象都有待於進一步解決。
陳睿:北京等城市需要借鑒世界成熟商務區的做法,未來的北京可以通過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事業緩解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狀況,可以在商務區進行的合理的交通布局,錯開擁堵車輛。擴大公共汽車線網覆蓋率,提高有效公交。
與此同時,國家相關機關更需要為公共交通發展提供法制保障。健全公眾參與、專家咨詢、獨立第三方測評等社會監督評價機制,完善行業、企業投訴處理工作機制。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城市公共客運市場的統一監管,維護公共交通市場秩序。更需要強化社會監督體系,完善受理乘客投訴機制。交通方面的應急機制也應該不斷完善,很多時候,因為車禍或意外事故,會導致交通擁堵時間過長,給城市交通增加了負擔。
話題五
治堵還有何良方
政府方面應該反思,靠提價、收費,是不可能解決這些民生問題。更多的是需要道路、交通設施等硬件升級,才能夠有效地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截至2012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4億輛,18個大中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隨著機動車數量的迅速增加,如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大城市必須面對的迫切問題。從分區域“限行”到全路段“限號”、從搖號式“限牌”到高收費“限停”,再到限外地車進城……全國各地“限招”頻出,但效果總是不佳。除了“限行”、“限牌”、收費之外,還有什麼招數可以緩解城市“擁堵之殤”?
毛壽龍:北京的交通管制剛開始先是根據尾號限行,然后是搖號限購,停車費漲價等種種措施,以后全世界用過的限制措施估計都會用到。從這些用過的手段的評估結果來看,隻有停車費漲價真正減少了交通流量,但也只是短期改善,過段時間又恢復到原來的交通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經濟學家認為,一個城市繁榮與否和擁堵程度是有關系的。如果一個城市交通很暢通,這說明這個城市肯定不繁榮,投資回報率也就很低。
交通擁堵之症並沒有“良藥”可以治愈。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城市,哪怕是擁堵,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所以想通過人為設計來改變城市的擁堵狀況是不太可能的。市場自己會有適應調節的能力,有時候政府過度干預的話,或許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政府還不如花時間去做一些真正需要辦的事,比如維護交通秩序,讓一些違反違規的行為得到及時遏制等。
郁鴻勝:收費是一種手段,但或許不是“最好的選擇”。在我看來,最關鍵的是要解決城市規劃和道路設計存在的缺陷,同時還需花精力和財力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降低市民對私家車的依賴度。
與此同時,某些路段的擁擠並不是規劃建設問題造成的,而是亂停車、亂開車等現象造成的,因此還需要整頓城市交通管理。
蔡建明:治理交通擁堵不能用“限”的思維,而要用“疏”的思維。城市交通擁堵根本在於城市集聚了大量的社會功能和資源,同時城市交通的規劃也有待改善。因此各種“限行”、“限牌”、“交通擁堵費”隻能治標不治本。公共交通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公益性,適當的政府補貼是必須的。
陳睿:單靠收費是不可能解決擁堵問題。據我了解,北京方面也在不斷完善交通網的布局。已經開展多年調研的三環、四環路快速公交通勤環線,今年開始建設。這對於舒緩交通壓力會有一定的作用。與此同時,京開高速、京藏高速將推廣京通路模式,這對於開通城市快速路的放射線公交通勤走廊將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提高牌照價格、搖號限購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車量,但是並沒有切實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反而衍生了其他負面影響——倒賣車牌、炒車牌的現象。所以,政府方面應該反思,靠提價、收費,是不可能解決這些民生問題。更多的是需要道路、交通設施等硬件升級,才能夠有效地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他山之石】
新加坡
新加坡在1975年就建立了擁堵費收費系統,並在上個世紀末逐步發展成電子收費系統。而收取擁堵費的區域從起初的中心區域在1990年延伸到通往城市的所有高速公路。
任意車輛進入這一區域就增加了這一區域的擁堵,因此,旨在緩解城區交通壓力的擁堵費是對所有車輛征收。
倫敦
倫敦的擁堵費政策從2003年開始實施,倫敦在市中心確定了擁堵收費區,凡在周一至周五早晨7點到晚上6點進入這一區域的大部分汽車都需要繳納擁堵費。但有一些類型的車輛在注冊登記后可以享受免費政策,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在75g/Km並且符合歐V排放標准的車輛、純電動車以及一些混合動力車。
米蘭
米蘭的類似政策則叫作“排污費”,從2008年起米蘭市政府根據歐洲污染標准向機動車征收費用,以達到減少市中心的霧霾。
這一政策將根據汽車的污染物排放量按照五個等級征收,但同樣對於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以及CNG和LPG燃料車不征收排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