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

厲以寧:中國經濟能保持7%—8%的增長率【5】

田亮 許陳靜

2013年10月25日10:34    來源:《環球人物》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專訪厲以寧 成功的改革不可逆轉

  湘西邊城的文學少年

  和厲以寧談話,他儒雅、溫潤的氣質常會讓人忘了他的年齡。但厲以寧並非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糧店店員,母親沒念完小學,17歲就嫁入厲家。1930年11月22日,她在南京生下長子厲以寧,“以”是厲家的排行,“寧”是南京的簡稱。兩年后,厲以寧弟弟出生,父親開始經商,家境得以改善。

  厲以寧4歲時舉家遷往上海,住在租界內,6歲入學讀書。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侵入上海的租界,1943年,他隨家人遷往湖南沅陵,就讀於湖南名校雅禮中學(當時它由長沙遷到了湘西沅陵)。年少的厲以寧遠眺山水,醉心文學,“總是把沈從文的小說當成枕邊的讀物”,還以“山外山”的筆名寫小說,為日后在詩詞方面的造詣打下基礎。

  抗戰勝利后,1946年,厲以寧重返南京,進入金陵大學附中,對自然科學產生濃厚興趣。高中畢業前,全班同學去參觀一家化工廠。“如果全國每一座城市都擁有這樣陣容齊備的化工企業,國家能集中全國的財力物力投入到工業建設上,那麼,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華夏民族就不會淪落到落后挨打的境地了!”厲以寧決定走“工業救國”的道路。1948年被保送到金陵大學時,他選擇了化學工程系。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厲以寧決定參加國家建設。年底,他回到沅陵參加工作,在一家合作社當會計。此次重返沅陵,他已經把湖南視作自己的第二故鄉,直到花甲之年,他還填詞抒懷:“山城一別幾多秋,少年游,夢中留……”

  1951年,厲以寧決定參加高考,並委托雅禮中學的同學、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讀書的趙輝杰代他報名。趙輝杰覺得厲以寧做過會計,便替他做主,第一志願報了北京大學經濟系。7月,厲以寧在長沙參加高考,8月接到了北大經濟系的錄取通知書。他就這樣陰差陽錯地被命運推上了經濟理論的研究道路。

  當時,北大經濟系和中國各行各業一樣,一切以蘇聯為權威,講授的是傳統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羅志如教授開設的《國民經濟計劃》課程使我最早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在蘇聯式的計劃經濟與西方傳統的市場經濟之間,還存在著第三條道路。”

  大學4年,8個寒暑假,厲以寧都沒有回家,全部泡在圖書館裡,沉醉於古今中外浩如煙海的經濟學著作中。當時的經濟系代理系主任陳振漢稱贊他“成績優異,名列前茅”。

(責編:夏曉倫、劉然)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