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欽祥先生向記者展示的一份資料顯示,當初融資額度批下來是6000萬。“我們隻發了3000萬。”
到底花園集團存在多少持股股東?這一問題目前看尚無法回答。但知情人士稱,花園集團的民間持股由於太多,且始終存有花園集團整體上市預期,一直存在地下炒賣的局面。
其稱,東陽、義烏、金華三地都有很多股東,每年都有人來高價收購的。“有的還五六塊錢每股買的呢,我們是一塊錢買的,尚且不服,那些倒買的肯定更不願意了。” 這是這是花園集團一直未能進行股權清理的原因。
“花園集團可能是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大難度,干脆繞過去。”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認為,“民間股權流散,是保薦上市的一個很大障礙,著名的劍南春就是一個典型。”
清理職工股主要是由於《公司法》和《証券法》的相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股東需少於200人。這裡的股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各級股東。
而另有民間股東稱,花園集團此前曾謀劃整體上市,亦有投行介入,但后來告敗,不排除與這一原因相關。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是花園集團最終選擇剝離生物資產曲線上市的原因之一。
早在2000年,為了防止IPO腐敗等一系列原因,中國証監會針對職工持股會持股問題出具“復函”,認為職工持股會不具備法人資格,不應成為上市公司股東﹔而工會成為股東和工會的宗旨相違背,因此停止審批職工持股會及工會作為發起人或股東的公司的發行申請。
這一點與邵欽祥先生所說“2000年以后職工持股就不能納入上市公司法人股”相一致,但是即便是間接持股,或是股東存在員工持股會,按照上述專業人士的意見,也是一定要清理並披露的。
問題如何解決?
據工會持股者介紹,這些年主要的收益就是每年的分紅。分紅分兩種,一種是每一萬股分紅1000元,花園集團代扣200元所得稅,每一萬股股東拿到800元﹔一種是每一萬股分紅1000股,不代扣稅。
無疑,這與上市增值之間的差距太大。
花園集團方面表示已在考慮解決這個問題。邵欽祥表示:“主要是考慮到他們也是投資過我們花園集團的,既然我們整體成長起來了,出於道義或者感謝他們的投資,我們也是願意解決的,所以我們提出來兩個方案,一個是每股三塊錢回購,一個是等上市一年后再說,到時候可能通過大股東出讓股份,或者定向增發等方式來給他們股份。”
同時他也再三強調:“通過法律手段解決,我們一塊錢回購也是可以的。我們每年分紅10%,再加上現在願意以三塊錢回購,就是當初的一塊錢變成了現在的四塊錢,投資收益也可以了。”
但是這兩個方案在已經很難被股東接受了。前一個方案缺陷是價格太低,而對於后一個方案,一些民間持股者認為“以后的事情,說不准。”
而上述投行人士對此的建議是,“我認為這些社會股東應該去証監會反應。” 返回騰訊網首頁>>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