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浙江省東陽市花園工業區花園大廈16樓,花園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花園生物)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邵欽祥以一種強烈的語氣對理財周報記者說。
他遞過來的卡片上還印著“東陽市人大常委高級經濟師”的頭銜。最近他在花園村當地如日中天。
8月31日,邵掌管的花園集團旗下浙江花園生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IPO獲通過。
本來只是諸多創業板過會公司中無奇的一個,但是隨著一個投訴電話,理財周報發現了花園高科所沒有披露的“秘密”。
9月14日上午,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致電理財周報稱:“有很多持有花園股票的職工原始股東,被排擠出了上市之列。”
職工持股會歷史問題及其清理,向來是IPO審核中最嚴格最標准化的一關,但是花園生物422頁的招股說明書竟對此隻字不提。
“我們被甩開了”
花園生物,主營維生素D3,頗具想象力的一家公司。
如果按照60倍創業板市盈率計算,2009年花園生物稀釋每股收益為1.01元/股,上市發行價約為60元,實際控制人邵欽祥家族,直接和間接持股達到49.31%,通過花園生物上市,財富將達到約27億元。
實際上,東陽當地對其財富的計算更多一點,為28億。“他們家族有二十多億,但是我們被甩開了。”上述人士稱。“我們都是花園的職工股東,當初從社會募集說要搞維生素D3,都有股權証 。但是,直到過會了才知道花園生物上市了,但是好像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而花園高科的招股說明書顯示:祥雲科技持有花園生物發行前總股本的50.57%,為公司的控股股東。邵欽祥所控制的花園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祥雲科技股份86.63%的股份,而邵欽祥之女邵君芳持有花園生物5.51%的股權。
簡而言之,花園生物高科為花園集團旗下孫公司。但是理財周報從花園生物422頁的招股說明書上,找不到任何關於公會或職工持股會的片言隻語。
那麼,三個問題油然浮出:職工股東到底存不存在?如果職工持股存在,到底是持有哪個“花園”的股份?職工股東的募集資金去向何方?
為此,理財周報親赴浙江東陽。
職工持股的確存在
在東陽當地的出租車上,司機告訴記者:“東陽就兩個東西,一個是花園集團,一個是橫店影視城。”
花園高科只是邵氏家族花園集團眾多產業的冰山一角而已。據其招股說明書披露,花園集團直屬子公司有五家:祥雲科技、花園技校、花園控股、花園幼兒園、花園旅游,其中祥雲科技為花園生物的第一大股東,持股佔比50.57%。
而這些一級子公司下面,共計有14家二級公司,還有三級子公司共計11家。在花園集團龐大的產業鏈中,涉及生物、制藥、服裝、火腿、賓館、房地產、商貿、銅業、木材、旅游等諸多領域。
記者在東陽當地約見了數位此一類型的“股東”,他們均向記者出示了股東証。一位股東陳先生向記者展示的他於2000年購買的花園集團的股權証封面上印有“ 花園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 ” 、“股權証”等字樣,內頁金額為一萬元整,折合股份數10000股。
持股會印章與“花園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完全一致。在分紅記錄中有2000年至2009年的分紅記錄。且,均有花園生物董事長邵欽祥簽字。
亦即,按照該股東証,他們持有的,是擬上市公司花園生物生物的控股股東花園工貿集團的股份。
而在東陽市花園工業區花園大廈16樓辦公室,花園集團董事長邵欽祥承認了確有職工持股的存在。邵欽祥也出示了他的“花園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的股權証,並表示:“這些股是不參與上市的,是他們誤解了。”
邵欽祥稱:“他們持有的是花園集團下面一個工會持股會的股權,並不等於花園生物的股權,他們持有的股票的法人主體是花園集團的工會,不代表花園集團,更不代表花園生物。哪一塊上市,也不是我隨便說說想上就上的。”言畢,邵欽祥向記者出示了花園集團工會的相關資料,但是翻閱速度非常快,且拒絕記者拍照。
“而且員工持股會是歷史的產物,那個時候幾乎浙江的企業都有員工持股會,但是上面下來文件規定2000年以后的員工持股都不能納入法人股了。”邵欽祥補充道。
“2000年之后,工會確實就不能成為法人主體了,但是員工或工會持股會的股權就一定要進行清理,要麼轉讓,要麼法人化。”國內一位投行人士說。“尤其是創業板,証監會在這一塊卡的很嚴格,常常涉及到民營企業的原罪問題。工會持股理論上是持有花園集團股份,那也就是上市公司間接股東,到現在都沒有清理,也沒有披露,花園生物這個IPO是肯定有問題的。”
為什麼避而不談?
對民間融資,社會股東與花園集團發生了嚴重分歧。
陳先生(化名)告訴記者:“我們都是當初2000年花園集團民間融資的時候就購買的,都是一塊錢一股,那個時候他們的確是說是融資做維生素D3的項目,以后也會上市。”
由於東陽地區民間原始股投資風氣頗盛,另一位股東林女士(化名)介紹,當初她的這些股權是“托關系才買到的”。據她介紹:“2000年的時候,花園集團當時資金比較緊張,當時說花園集團有一個高科技的維生素D3很有前途,而且公司當時也有說過以后會上市,所以大家都很踴躍的去買。每年我們去領分紅的時候,都會去問什麼時候能夠上市。”
陳先生氣憤的是,2010年3月份他去領取2009年股份分紅的時候,花園集團工作人員給出的答案是:“你們自己看報紙吧。”而在之前,答案基本就是“還在跑”,“還沒有”之類的。
其后,陳先生發現:“在我們東陽當地,根本就看不到任何關於花園生物上市的消息,網上百度貼吧的信息也完全刪除封鎖了,我也是非常巧才知道花園生物要上市。而且網上有些花園集團的新聞,點進去都是無效鏈接。”
“沒有任何書面協議說我們要上市,募集的資金要投資維生素D3項目。”但邵欽祥否認了民間股東的說法,“都是底下的員工和民間瞎傳的,我們員工這麼多,說什麼的都可能有,但是絕對公司沒有做過這樣的宣傳和承諾。”
但投行人士認為,“無論怎樣,都不能否認這些持股員工理論上都應該算是上市公司的間接股東。”
花園生物為何繞開社會股東?
花園集團到底通過民間融資幾何?一位持股者告訴記者:“當初第一批是融資4000萬股,我是第一批時候買的。后來他們還有陸續融資,可能達到上億。”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