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困難待解
禁令出台后,終端市場反應如何?記者近日走訪北京游戲機市場發現,與游戲機生產商和內容開發商歡欣鼓舞不同,多數游戲經銷商對此反應較為平靜。
在崇文門搜秀電玩城,記者看到,目前在售的游戲機產品均是“水貨”,基本上都是索尼PS3系列、任天堂的Wii以及Xbox360游戲機。“一直買水貨游戲機,甚至從來沒有感受到這一紙禁令的存在。” 資深玩家范鈞告訴記者,“水貨和行貨的最大區別在於沒有廠家的正規售后服務,價錢也比國外貴。”
“以前利潤很高,現在賣一台游戲機隻能賺幾十元。整個市場已經幾乎沒有單純經營游戲機的商戶了。”朝陽門外百腦匯電子賣場銷售游戲機的店主王明表示,游戲機已進入微利時代。
對於解禁令后市場的變化,游戲機店主們似乎並不擔心。有店主認為,“至少還得兩三年以后才可能出現行貨”。王明則認為,“行貨的游戲內容要經過文化部門的內容審查,即使將來索尼、微軟等大廠商能從正規渠道賣游戲機,也不會影響我的生意。”
其實,店主們的觀點不僅反映出了游戲機終端市場的現狀,也揭示了游戲機產業發展面臨的重重困難。
據了解,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戲,2000年6月,國務院轉發文化部、國家經貿委等七部委共同組織的《關於開展電子游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意見的通知》,要求任何企業、個人不得再從事面向國內的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的生產、銷售活動。除加工貿易方式外,嚴格限制以其他貿易方式進口電子游戲設備及其零附件。
游戲機禁令讓索尼、微軟、任天堂等國際游戲巨頭們遺憾告別中國市場。曾經盛極一時的任天堂紅白機、小霸王家用游戲機,以及人滿為患的游戲廳都成為了人們的記憶。
受此影響,中國的游戲公司在長達13年的時間裡,大多隻提供網絡游戲和電腦單機游戲產品,這也造成國內眾多消費者對游戲機及主機游戲知之甚少。同時,游戲機禁令雖然禁止了官方銷售電子游戲設備的行為,但卻培育了中國龐大的水貨市場,養活了大批的水貨渠道商。
解禁的“靴子”落地,意味著游戲主機和程序將在國內獲得銷售許可,但是尚未出台的細則還是讓不少企業揪著心。
顧慮之一來自於“內容審查”的規定。具體實施細則還沒有出台,相關規定能否合理制定是企業考慮的因素之一。
顧慮之二則是版權保護。一直以來,中國用戶沒有形成良好的付費習慣,加之單機游戲較易被破解,因此游戲開發商面臨盜版破解的風險。有專家擔憂,“游戲機通過內容二次增值的盈利模式在中國很難成功,需要建立更好的內容盈利模式來支撐產業發展。”
另外,來自替代品的威脅同樣不可小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豐富的游戲和娛樂資源,使得人們對游戲機的需求進一步降低。據了解,早在2010年9月,iPod touch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便攜式游戲機,銷量已超過任天堂和索尼兩家公司的便攜式游戲機銷量的總和。
同時,從游戲體驗上看,主機游戲已經不能獨領風騷,在PC上玩家已經能夠獲得同樣的體驗﹔而智能電視的出現讓曾經單純作為節目和游戲等內容展現平台的電視,其自身也成為了內容源,曾經的“昔日情人”與游戲機開始正面交鋒。
無論如何,解禁對市場發展來說總是好的。不管是國外主機巨頭、國內游戲機新銳還是經銷商,重新出發的腳步才剛剛開始。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