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調整上海自貿區內相關行政法規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允許外資企業從事游戲游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通過文化主管部門內容審查的游戲游藝設備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業界認為,這一規定的出台標志著我國長達13年的游戲機禁售規定正式解除。
消息一出,引發廣大游戲玩家一片歡呼。各大游戲論壇上,玩家們開始憧憬著未來擁有官方中文版游戲的美好生活。與此同時,已經淡出人們視野一段時間的游戲機市場又重新被關注。有專家估算,此次解禁可能撬動一個潛在用戶上千萬、規模近千億元的市場。然而,一晃13年已經過去,當年微軟、索尼等游戲主機生產商們所熟悉的市場運作模式和消費群體,如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政策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家用游戲機能否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
企業摩拳擦掌
對於解禁令的出台,敏感的資本市場很快給出了反映,游戲機概念股集體走強。在解禁令出台的三天后,游戲機大佬索尼、任天堂的股價一舉創下過去一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國內涉及此類生產的上市企業如百事通、歌爾聲學、水晶光電、中青寶、掌趣科技等,股價紛紛上揚集體走高。
中國游戲機市場到底有多大?據中國版協游戲工委發布的《201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游戲市場用戶數量達4.9億人,銷售收入831.7億元,其中網絡客戶端游戲獨佔市場總額的64.5%,網頁游戲銷售收入127.7億元,移動游戲、社交游戲和單機游戲收入分別為112.4億元、54.1億元和0.89億元,游戲機的收入則為0元。
與之相反的是,游戲機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卻非常搶眼。據市場調研機構Newzoo計算,2013年全球主機游戲市場規模達到1600億元人民幣,佔游戲市場比重36%。2013年底,微軟、索尼相繼推出新一代主機Xbox One和PS4,上市一個月創下了300萬台和420萬台的銷售記錄,銷售額達30多億美元。
有業內人士估算,從國內外產業結構對比可以預測,一旦游戲機市場解禁之后,無論硬件還是內容都將打開巨大的銷售空間,再加上音樂、影視、主題公園等衍生品的消費,游戲機產業將迎來快速增長。
巨大的蛋糕又重新回到面前了,包括游戲產品內容提供商、硬件制造商、零售服務商在內的游戲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在悄然布局。
“禁令解除后,微軟、索尼、任天堂將成為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游戲機領域具有絕對優勢的三大巨頭都在為進入中國市場做准備。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27日國務院印發的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已經出現允許外資企業從事游戲游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表述。微軟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之初便宣布與百視通合作,設立的上海百家合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是自由貿易試驗區首家入駐企業。有消息稱,百家合信息將著力於微軟主機Xbox的銷售工作。同時,任天堂和索尼也分別表示,正在研究和著手在中國設立工廠或相關機構。
本土企業也不甘落后,華為在日前舉行的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推出了自主設計的游戲主機Tron,預計將在5月之后上市﹔而久未露面的小霸王也高調宣布與阿裡巴巴旗下TVOS共同推出家庭游戲機,預計在2014年初上市。
與此同時,零售商也在積極布局。解禁令正式發布后,蘇寧、國美不約而同地宣稱:將通過連鎖賣場大量採購並銷售游戲機,並早已開辟了微軟Xbox、索尼PS、任天堂Wii等游戲機體驗專區。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