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十幾分鐘,見賣某品牌服裝的攤主范桂雲終於有點兒空閑時間,記者便和她聊了起來。范桂雲2000年就開始趕集賣服裝,從賣“大路貨”到代理某品牌,她一點點適應著農村市場的變化。“干這行十多年了,真是一年年看著農村大集起變化。10年前農村人重價錢輕款式,啥便宜啥好賣。現在消費觀念都變了,不是品牌的都不好賣!”范桂雲說。
在一家賣手工窗花的攤位前,穿一襲紅色羊絨大衣的靚女王艷為集市添了幾分時尚。“趕農村大集買傳統年貨,更有年味兒!”王艷是特意從承德市區開車過來趕集的,“現在農村交通方便了,賣的東西齊全又安全,我隔三岔五就趕個農村集買綠色農產品。”“打前年承秦高速公路通車后,來趕集的城裡人就越來越多了。”攤主王東初的感受最深,“原來都是農民進城買年貨,現在流行城裡人到農村趕大集了。”
集市上,楊志偉的攤位最為特殊,他賣的是圖書。《板栗修剪實用技術》、《食用菌種植技術》、《大棚蔬菜無公害病虫防治》……一本本農業實用技術圖書擺得整整齊齊。出乎記者意料,來挑書的人還真不少。“以前種田靠力氣,現在得靠科技。”正在挑書的李志剛說,過年比較清閑,正好找幾本農技書學學。“我從3年前開始趕集賣書,生意還行,一個集怎麼也賣上大幾十本。”楊志偉笑著說,“掙錢雖不多,但我還算送科技下鄉呢!”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