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農歷臘月二十八,還沒走進寬城滿族自治縣木匠屯大集,一股年味兒就飄了過來。遠遠看去,集市上火紅燈籠高高挂,五彩氣球隨風飄,做生意擺地攤兒的一個挨著一個,整整擺了三排。趕集的人多是全家出動,男人拿著購置的貨物,女人帶著孩子,孩子手裡攥著愛吃的零食,摩肩接踵間年味兒就“擠”了出來。流連其間,隻見柴米油鹽醬醋茶、生熟肉制品、時蔬干貨、水產海鮮、服裝鞋帽、家具碗筷等年貨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最為耀眼的是那連片擺挂的對聯、年畫和“福”字,遠遠望去,紅彤彤一片,集市顯得分外紅火熱鬧。
“那扇排骨多少斤?給稱稱,我都要了。”76歲的李樹田指著一扇排骨說,“我8點多就到了,為的就是買點好排骨。現在日子好過了,手頭寬鬆,買就買好的,過年就得有個過年的樣兒。”李大爺臉上挂滿微笑,“以前過年趕集,那得掂量著兜裡的錢能買什麼,現在趕集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你說這生活有多大變化!”
化皮鄉的劉志滿現殺柴雞的攤位圍的人最多。“我從2005年開始,年年養柴雞等到臘月趕集賣。那時笨雞還不好賣,人們大多圖便宜,更願意買雞架。現在人們兜裡有錢了,都喜歡買柴雞吃,價格雖然高不少,但還是供不上賣,不到一個小時,我賣了20多隻了。”劉志滿對記者說。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