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通過間隙,在崗的三個人照了張“全家福”。問及多久沒有拍全家福了,三人沉默良久,“記不清了”。
12秒!這不是百米賽跑,更不是什麼紀錄,而是高速飛馳的火車駛過中興火車站的時間。這個位於大山深處的無名小站,站台不足百米,附近隻有一戶村民,六名鐵路職工每天“迎來送往”50趟列車,默默地守護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榮耀。
山間小站隻有一戶村民
從丹東坐火車回哈爾濱過年的小學教師孫海濤想不明白,自己乘坐的2704次列車從鳳凰城站駛出公裡后,為啥還要在一個叫做中興的小站停一分鐘?同樣不理解的還有4223次列車和2686次列車的旅客們。也難怪,這個小站對面是連綿不斷的大山,背后是有水名曰草河,再往后還是群山,建國前叫胡子溝,鬧過不少土匪。如果不是兩條鐵軌從這裡穿過,恐怕沒人會相信這裡還會有人煙。
為何要在這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荒郊野外建立一個車站?原來,這個小站所在的沈丹鐵路線是單股鐵路,無法同時經過兩個方向的列車,因此中興站便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緩解沈丹線下行的鳳凰城車站客運列車行車的壓力。如今,中興站每天通過50多列客、貨列車,隻有上述三列在這裡停靠。
據介紹,小站南面的大山后面,有一個百余戶小村庄,隨著近年來公路日益發達,坐汽車出行的村民越來越多,更多的人也逐漸搬家到了公路邊,如今在鐵路旁,隻剩一戶人家,中興站也逐漸取消了售票業務,不足百米的站台,更多時候隻有值班員“迎來送往”列車時孤單的身影。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