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新一輪走出去支持政策醞釀推出 加快消化過剩產能

2014年02月11日07:59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新一輪走出去支持政策醞釀推出 加快消化過剩產能

  中國証券報記者日前獲悉,相關部門正醞釀推出新一輪“走出去”支持政策,包括編制境外經濟合作區國別產業投資綜合指引,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利用中央財政現有專項資金支持政策,逐步擴大資金規模,優化資金安排結構,開展以境外股權、資產等為抵押提供貸款,對企業境外投資提供融資支持等。

  業內人士表示,化解過剩產能是新一輪“走出去”政策支持的重點。預計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國內產能過剩、發展中國家有需求的行業的政策引導,推動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產業向能源資源富集地轉移,推動水泥、平板玻璃等市場半徑較小的產業向基建投資旺盛的地區轉移。同時,編制合作區國別產業投資綜合指引,支持國內開發區參與投資、建設和管理,構建跨境產業鏈,以對外投資帶動國內商品、技術、標准出口和勞務輸出。

  業內人士表示,在健全投資合作保障機制方面,相關部門也有望推出新舉措,尤其將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預計中央財政現有專項資金規模將擴大。同時,相關部門將加大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網絡的力度,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以境外股權、資產等為抵押提供貸款,對企業境外投資提供融資支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走出去”新政助力多行業出口

  加快消化過剩產能 海外並購或提速

  □本報記者 倪銘婭

  □本報記者 倪銘婭

  中國証券報記者日前獲悉,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推出新一輪支持企業“走出去”政策。分析人士表示,“走出去”新政將加快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步伐,尤其將加快海外並購增速。在政策及資金支持下,我國企業“走出去”將助推基建、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等行業出口。同時,加快消化國內過剩產能。

  海外並購有望提速

  商務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非金融類累計對外投資901.7億美元,吸收外資為1175.86億美元,兩者差距縮小至274億美元。分析人士表示,“走出去”新政將加快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步伐,尤其將加快海外並購增速,預計今年或明年我國對外投資金額將超過吸收外資金額。

  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論壇上,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林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在並購方面值得關注。“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並購市場出現了一些變化。”陳林稱,特別是國際上一些大型資源型企業,受國際資源價格下降影響,資產價格出現縮水,收購成本降低﹔一些高新技術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制造業企業,股票價值下跌,投資價值凸顯,這些企業通常因經營不善、利潤不理想、債務負擔沉重或母公司戰略調整等因素,使所有者准備退出,為資金較為充裕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並購機會。“今后商務部將根據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和走出去業務的發展要求,加快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建設,加強走出去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為企業開展跨國並購和投資合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陳林表示,我國企業開展海外並購,主要集中在能源、採礦、制造、建筑、公共事業和金融等領域。其中,能礦並購佔有重要地位,並購項目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秘魯等歐美制造業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陳林稱,以往我國企業多採取直接收購模式,現在開始通過收購境外上市公司或購買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的股票等方式,間接控制收購目標。

  在此次論壇海外項目發布會上,中國証券報記者看到,此次海外項目涉及自然能源、礦產資源、建筑項目、醫療衛生、教育留學、民生通訊6大類33個項目,簽約總金額達368億美元。

  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大會執行主席徐昌東表示,在政策支持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的同時,論壇設置的海外對接項目發布會則以更加務實的舉措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

  多行業有望受益

  分析人士表示,新一輪“走出去”政策除將助推基建、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等行業出口外,還將加快消化國內過剩產能。

  基建出口有望率先受益。中金公司日前發布的報告認為,目前我國政府積極鼓勵企業參與東南亞各國的基建浪潮,包括高鐵、公路、港口、能源建設等,在政策及資金的支持下,中國企業參與中標的可能性較大。中國企業“走出去”短期直接受益於基建出口,中期受益於基建完善雙邊貿易的增加,長期受益於東南亞經濟騰飛帶來當地消費需求的釋放,最終拉動中國相關行業如電子、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等出口。

  除了拉動相關產業出口,通過“走出去”消化過剩產能已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贊同。中信証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由於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在全球具有一定技術、裝備、規模優勢,可以積極推動優勢企業進行海外轉移。從發達國家經驗和我國產業實際情況看,傳統過剩行業中的紡織、鞋帽、汽車和機械行業,以及風電設備、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等新興產業也具有較強的海外轉移可能性。“但短期來看,大規模的產能輸出難以形成,也難以緩解整體經濟的產能過剩問題。”諸建芳表示。

  中信建投証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周金濤認為,2012年中國的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銷售產值大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數百億元人民幣的鐵路設備輸出,對緩解特定行業的產能過剩作用比較顯著,但對緩解經濟整體產能過剩仍略顯不足。他表示,“在當前情況下,除了進一步擴大產能輸出外,增加國內需求、從供給端著手等多種手段並進,才能有效緩解整體的產能過剩。”

(責編:楊曦、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