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

中國家庭面臨變局:親情強度不如WiFi【3】

張鶯 張紫? 劉巍巍 張琴

2014年02月13日14:40    來源:半月談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變革的時代,尋找中國家庭的未來

  財富時代,價值被考驗

  家庭是什麼?家庭是社會由古及今的生產、消費和生活單位,也是人一生最有影響的團隊歸屬。它除了血緣、親情外,更有日常瑣事的牽絆和柴米油鹽的需求。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影響著所有領域,家庭也不例外,家庭成員的關系、家庭的核心價值都遭受沖擊。具體到當前城鎮化、市場化進程中,快速增加的財產、收入更使家庭關系經受考驗。面對經濟“顯微鏡”檢視,我們的家庭該何去何從?

  被“拆遷”的親情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老城區、城鄉接合部拆遷頻繁,可很多拆遷的背后,被拆遷的不只是老宅子,還有血肉親情。

  劉亞輝家未拆遷之前,住在河北衡水的老城區。他爺爺有三個兒子,父親是老三,大伯年輕的時候就去外地了,二伯則跟父親走得很近。

  劉亞輝說,爺爺在幾年前已經過世了。去年上半年河東老城區拆遷,拆到了他家的老宅子。因為他家的老宅子臨河又臨路,門前的那塊空地被開發商勘測以后算作三間房子,補償了將近100萬元。二嬸和二伯聽說了此事,認為家裡門前的那片空地歸屬權不明晰,爺爺過世,大伯跟家裡不聯系,父親理應和他們家平分這筆補償款。

  二伯和二嬸因為此事來家裡鬧了很多次,后來他的父母不堪忍受,便將這三間門前空地的補償款和二伯家平分了。50萬元,換來的卻是親兄弟的老死不相往來,即使出門遇到,也裝作不認識。

  經濟理性侵蝕家庭核心價值

  在河南鄭州市某村庄,近兩三年來的拆遷分紅徹底改變了那裡農民的生活。由於不成文的規定“村裡外嫁女不享受分紅,新娶的媳婦和新生的下一代都可享受”,直接導致這個村庄大量適婚女性不結婚,而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的男丁則早早娶妻生子。閑談中,不少村民反映,財富的增加改變了當地人們的道德觀,甚至“養外房”等一些有違法規、倫理的事情也會被視作“有能力”而不被指責。

  小敏(化名)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她的丈夫是某銀行的中層管理人員,收入很高。但到底收入有多少,小敏也不知道,丈夫每個月給她5000元的家用開銷。小敏以前上班的時候,丈夫也從來不做一點家務,連吃飯也要抽好筷子、盛好飯給他。家裡的地上有一張廢紙,他也不會彎下腰撿一下。家中的事情,幾乎都是丈夫說了算。

  對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資深心理咨詢與治療師彭國球認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收入來源趨於多元化,在一些家庭,成員之間收入變得更加私密,特別在許多再婚家庭,夫妻收入已成為個人隱私。與此同時,很多家庭成員為了金錢四處奔波,忽視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得家庭關系逐漸淡化,家庭也因此失去往日的溫馨與和睦。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這一直是廣大青年對待婚姻與愛情的態度。但在當前,這個觀念卻受到了市場價值觀念的嚴重挑戰。

  “人們在婚姻選擇中越來越看重對方的經濟實力,這種現實主義態度把愛情與婚姻分離,為婚姻和未來家庭的不穩定埋下了隱患。”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說。

  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副教授邵曉瑩表示,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經濟理性這一概念也越來越多進入家庭領域,並在某種程度上消解著原有的家庭理念和價值觀。具體而言,在城市表現為家庭贍養糾紛和房產糾紛增多,造成親人反目事件頻發。

  雖然這種矛盾大幅增加原因很多,和住房制度改革、房價物價飛漲、普通居民收入相對增長緩慢、貧富差距拉大等社會問題有直接關系,但自我中心主義的滋生、對金錢的過分追逐、對家庭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喪失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能堅守家庭核心價值觀,也是部分家庭能夠在經濟理性入侵時仍保持和睦的主要原因。

  應對經濟話語權之變,增強家庭可持續發展能力

  剛結婚的合肥市某小學語文教師小聶談起自己的小家時,語氣裡流露出掩飾不住的幸福:“在自己的小家,生活習慣上很自由。晚睡晚起,也沒有父母在耳邊念叨了。”

  小聶告訴記者:“目前家裡就我們兩人,人際關系很單純,因此家庭氛圍很輕鬆愉悅。工作以后,經濟上的獨立也讓自己更加自由。”

  小聶和丈夫都不是獨生子女,比起有眾多兄弟姐妹的父輩,她覺得兩代人有很大不同:“有時也有點羨慕父輩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我媽媽和她的兄弟姐妹之間都相互幫助,很親熱。遇到事情也大家一起商量,有關兒女開心的事情也一起分享。但是我們這一輩,兄弟姐妹較少,不論是親兄弟姐妹還是表親兄弟姐妹,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個人發展,關系相對而言比較疏遠。”

  李斌說,在過去,長輩握有經濟大權,是一家之主,同時擁有家庭管理權、教育權、分配權等權力。由於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性逐漸減弱。甚至有不少子女的收入、財產都遠超自己的父母,這些都讓父母在家庭中的話語權大大削弱。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周可達認為,代際正在發生經濟話語權的轉移,直接帶來家庭功能的轉變。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現代社會中契約化的人際關系極大地沖擊著以傳統的血緣為紐帶的家庭關系,使代際關系中原有的相互平衡的撫養和贍養關系被打破。傳統的代際間的社會契約和權利義務鏈條遭到破壞,這會造成家庭的代際關系緊張和養老困境,傳統養老文化迅速流失,傳統家庭架構也逐漸消解。

  針對家庭成員間相互支持力度減弱,家庭的婚姻、生育、養老等傳統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風險的能力下降的現實,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前不久召開的世界家庭峰會上介紹說,我國政府正加大對孤兒監護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留守家庭、流動家庭、受災家庭和其他特殊困難家庭的扶持力度,將城鎮困難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助范圍,在農村建立政府投入為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探索以社區為載體的家庭服務體系,倡導婚姻自由平等、社會性別平等的觀念。(記者 宋曉東 張紫? 劉巍巍 閆祥嶺)

上一頁
(責編:孫博洋、劉陽)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