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暖,年味漸漸散去,但人們仍津津樂道於對春節的回憶。對於孩子們來說,拿壓歲錢必然是春節最美好的回憶之一。然而,一則調查再次將壓歲錢的爭議推到風口浪尖,有媒體對90個孩子在春節收到的壓歲錢進行了調查,並得出了公務員家庭壓歲錢人均水平最高的結論。
“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這一結論不可避免地使公眾產生了公權腐敗、不正當人情風在官場盛行的看法。自八項規定及一系列的中央禁令出台之后,確實有不人在尋找新的行賄出口,將對象鎖定在孩子身上。因此,有必要把壓歲錢當作關注的新動向,防止公務員利用手中權力來謀取灰色收入。
然而,我們不能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公職人員身上,扭曲變味的壓歲錢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負擔。中國是個人情社會,講究禮尚往來,每當過年,都有很多人吐槽壓歲錢不堪重負,壓歲錢已成為沉重的人情債。
孩子們的壓歲錢本是中國美好傳統文化的體現,與金錢多少無關。歷史早期,壓歲錢並不是給真錢,而只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征性的東西,希望起到震懾性的作用。“歲”與“祟”諧音,寓意為壓住邪祟。春節拜年時,長輩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象征著給孩子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幸福、健康順利。
不知從何時起,壓歲錢“壓祟”的傳統寓意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焦點更多地轉移到了“錢”上。如今,壓歲錢成了很多人每年“人情面子工程”的一大負擔,攀比心理同時存在於大人和小孩之中。當壓歲錢的實用意義被強化,其中包含的感情和祝福便不可避免地被削弱,這種局面令人扼腕嘆息。
日益走樣的壓歲錢呼喚著單純、美好傳統習俗的回歸。對此,我們要摒棄盲目攀比、虛榮的浮躁功利心態,樹立“禮輕情意重”的新風尚,重塑良好的親情關系、人際關系,不妨從減輕壓歲錢的“重量”做起。
金錢代替不了感情,感情也不應用物質堆砌。讓壓歲錢回歸本質,保留其美好的傳統寓意,讓長輩對孩子們的美好祝福遠離銅臭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