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用上外貿貨是一種生活品質的體現。如今,“外貿”不僅沒退出舞台,並且發展成為線上線下齊頭並進之勢。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真正的“原單”“尾單”外貿貨其實並不多,反倒是各種仿造大牌的“A貨”唱主角,為何消費者還如此買賬?
“原單”生意紅火
在很多改革開放之后成長起來的年輕人記憶裡,由於種種原因而出口轉內銷的“外貿產品”是品質生活的象征。傳統意義上的外貿“原單貨”是生產廠家從外國客商確定的“計劃報廢物資”中摳出來的產品,雖然未進入大牌的產品庫,但是品質與挂在大牌專賣店裡的商品相差無幾。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的“原單”“尾單”貨品並沒那麼簡單。
C家春款漁夫鞋、小香羊皮經典款包、大牌原單雨傘……在長春微信銷售商CC的朋友圈上,各種國際知名名牌服飾衣帽的“原單”應有盡有。商家稱進貨渠道硬,可以拿到專櫃對比,質量不遜於正品。“剛上架一周就有40多張訂單了。”賣家說。
一款國內專櫃近5000元的某大牌女鞋,在淘寶上全球購的代購價格為3500元左右,而CC家的價格僅為580元。雖然價格如此“過分”低廉,但經常購買所謂“原單”的市民張小可表示,類似的東西淘寶上隻賣一兩百元。
在長春市前進大街某家較為大型的外貿店裡,雲集了ARMANI、LEE、BURBERRY等至少幾十個品牌的“外貿尾貨”。店內人來人往,非常熱鬧。一件LEE品牌的牛仔褲僅需198元,而看起來相似的款式在商場裡至少要八九百元。
雖然一般的“原單貨”價格會比正牌低很多,但如此低廉的價格還是讓人心裡打鼓。業內人士透露,如今市面上九成以上的“外貿原單”均不是正品。在調查中,記者試圖詢問一些商家其“外貿原單”“外貿尾單”商品的來源,但所有商家均三緘其口,隻紛紛表示“肯定是外貿原單”,但是對商品渠道、品質保証、面料質量等含糊其辭。
消費者知假買假?
記者發現,不少消費者已養成了“知假買假”的習慣。與網上代購被動地買到假貨不同,不少消費者購買所謂的“原單”之前,知道這些並不是意義上的原單產品。“在我國市面上所售的外貿產品,打著‘尾單’‘原單’旗號,由小作坊生產出來的贗品,這一類目前最多。”中國服裝協會一位工作人員透露。
消費者李絲絲說:“名牌貨哪可能那麼多‘原單’‘尾單’,主要就是買名牌的款式。”這些“原單”贗品就是商家口中的“A貨”,即仿品。
大學生陳俏俏表示,世界一流設計師做出的產品款式時尚,受到大眾喜愛,然而名牌貨價格昂貴,讓平民百姓望而生畏,隻能退而求此次來買“A貨”了。
在長春市桂林路的一些地攤上,一些仿照國外大牌產品的錢包、手提包等被碼放在攤床上等待出售,其中不乏一些“假到不能再假”的款式,但記者觀察發現,前來詢問購買者絡繹不絕。
據一些經常購買這類貨品的消費者透露,不少商家在出售這類商品時會明確告訴消費者,這並不是真正的大牌商品,而是來自廣州、沈陽等地的大型批發市場。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