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光餅
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連日陰雨,軍中不能開伙,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挂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
光餅烘制
福州光餅以福清人的做法獨特,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與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他們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鬆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隻剩余燼,然后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准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裡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啪啪的貼餅聲,仿佛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鐘,幾百隻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裡烤出的光餅,隻隻金黃,十分香脆。
成串光餅
以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誰也不曾想到,光餅還有今日這等的風光。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