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財經>>理財頻道>>銀行頻道

信用卡積分去哪了:商戶擅改用途 大額消費不計

2014年03月10日08:00    來源:北京商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信用卡積分去哪了:商戶改用途 大額消費不計

  每年消費6萬元,一年才累積了2.52萬積分﹔在大型家居建材市場消費2.8萬元,卻一積分都沒有﹔好不容易積攢了7萬積分,卻換不到一枚U盤……“雞腿”已經變成“雞肋”,信用卡積分兌換禮品“含金量”大幅縮水的同時,正常的刷卡消費想要獲得的銀行積分也愈發艱難。不少持卡人高呼:我的信用卡積分到底去哪兒了?

  現象一

  餐飲商戶擅改用途

  消費者積分壓縮沒商量

  仔細查閱信用卡對賬單你可能會發現,某個月對賬單裡的某筆消費商戶名稱非常陌生,但是時間和金額都是你在某家餐飲企業、某家小服裝店等等的消費,餐飲企業變成了貿易批發行、家電商行等等,相應的這筆消費積分因為商戶名稱的變更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工商銀行信用卡客戶匡先生(化名)收到了2月的信用卡電子賬單,共有29筆消費,在核對賬單的同時,匡先生驚奇地發現,賬單中有三筆消費的商戶名稱自己根本沒有消費過,分別是一家服裝店、一家皮具護理中心以及一家家電商行。

  匡先生仔細比對發現,這三筆消費的時間與金額都與當時在幾家餐廳消費的時間和金額相同,商戶名稱分明應該是其消費的餐廳,卻移花接木變成了服裝店、皮具護理中心和家電商行。“這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是商戶玩兒的移花接木游戲,他們自己改變了POS機的用途,開始以為卡片被盜刷了。”匡先生無奈道。

  北京商報記者拿到了匡先生提供的信用卡賬單,以及相應的餐飲消費簽購單,仔細核對不難發現,2月11日一筆在一家粵菜館554元的消費,商戶名稱變為“家來興盛皮具護理中心”﹔2月20日的一家羊蠍子飯館消費329元變更為“劉××服裝店”﹔2月23日在一家涮肉坊的124元消費變更為“北京陽坊家電商行”。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對自己的信用卡賬單進行查詢發現,去年12月21日的一筆238元的消費是在一家餐飲企業,卻變成一家貿易公司﹔同時在10月的一筆1033元的餐飲消費也變更為一家農業科技公司。

  一位商業銀行相關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很多商戶POS機確實存在擅自移機和改變用途的情況,但是由於商戶數量太多,商業銀行確實很難去一一查詢商戶的POS機是否與其真實用途相同。如果証實POS機確實被擅自移機或改變用途,按照要求商戶必須進行整改,最嚴重的就是撤機。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這些商戶玩起“乾坤大挪移”,主要是不同類型的商戶POS機交易手續費不同,餐飲是最高的,一般按照消費金額的近2%來收取,很多商戶為了減少手續費而使用其他類型商戶的POS機。

  但是餐飲商戶的“移花接木”在降低自身手續費的同時,也減少了銀行從中賺取的手續費,對於持卡人來說餐飲明明是商業銀行的積分獎勵項目,卻因為改變了商戶的名稱和性質,讓本應該刷卡消費獲得的積分獎勵消失得無影無蹤。

  匡先生無奈道,“積分獎勵本來是銀行對持卡人的一種回饋,但銀行畢竟是需要盈利的,銀行從手續費中賺到了錢,才會給客戶更多的積分,否則就成了賠本買賣,所以商戶的偷換概念直接損害了持卡人的權益”。

  匡先生在2月消費了8389元,賬單顯示隻獲得了2000多積分,按照1元=1積分的原則,積分縮水了近1/4。

  現象二

  大額消費幾乎不計入積分

  積分縮水近半

  辛辛苦苦用了一年多信用卡,最后獲得的積分還不到累積消費金額的一半,到了兌換禮品的時候,也很難兌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由於信用卡持卡客戶的消費喜好各不相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近十位信用卡持卡人的消費狀況以及積分累積情況發現,發卡量相對越大的銀行,給予的積分越少。正在處於拓展階段的商業銀行,則會給予持卡人更多的積分。

  某大型股份制銀行信用卡持卡客戶2月中旬在一家居賣場消費了2.8萬元,本以為會獲得2.8萬積分,結果到月底賬單寄送過來的時候,發現並沒有2.8萬積分,咨詢銀行客服后得知,對於家居建材這類批發類客戶,銀行暫不給與積分獎勵。

  而另一家國有銀行北京地區的客戶向記者出示了她1月的信用卡賬單,共消費1369元,積分559分,其中在稻香村消費384元、金鼎軒175元,另一則為在重慶市某酒行消費810元,但是這810元的酒錢並沒有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同時,這位持卡人表示,在醫院進行的刷卡付藥費也沒有積分。

  一位交通銀行的信用卡持卡人蕭女士表示,她每年的消費額在6萬元左右,累積積分隻有2.52萬分,“從2011年辦卡之初積分就沒有使用過,不知道中間有沒有進行清零,如果沒有,那積分的壓縮程度確實令人失望”,蕭女士直言。

  前面提到的匡先生也發現,自己2月消費了8000多元,但是最后才獲得了2000多積分。而該行的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員表示,人工客服對信用卡積分的標准並不了解,什麼消費該積分,都是系統自動識別。匡先生表示,自己知曉批發類並不算積分,但是自己在蘇寧電器刷卡消費還是沒有計入積分,而且自己半年消費大概6.6萬元,累積積分隻有1.5萬分。

  對於在蘇寧購物為何不累積積分,該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主管解釋道,系統顯示匡先生在蘇寧電器的消費屬於跨行消費,即商戶安裝的POS機並不是工商銀行POS機,而且通過POS機刷卡消費給不給予積分獎勵,在POS機設置的時候就已經設定好了,此后系統會自動判斷,是否屬於累計積分的標准。

  但是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各家商業銀行的積分標准不盡相同,而且差距很大,如一位北京農商銀行的信用卡客戶,從去年11月開卡至今共消費9968.62元,累積積分卻有9846分,同時最近在蘇寧電器有一筆4699元消費,在信用卡積分明細中明確累積了相應的積分。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十位持卡人的積分情況發現,多數持卡人消費金額和積分的比例為1:0.5,有些網購較多的客戶積分壓縮可能是消費金額的1/4。

  記者查閱了多家商業銀行的信用卡積分規則發現,多家銀行對於網購、批發類商戶、轉賬交易、房產銷售專業類商戶都不會給予相應的積分獎勵,但是在不給予積分獎勵的條款中,不少銀行有一條“其他認定不應累積積分的交易均不累積積分”。當記者問及“其他”代表哪些時,有銀行客服表示不知情,有的則表示相應的標准不方便透露。

  不少持卡人表示,“其他”一詞盡顯銀行的霸道,這筆交易到底該不該積分,銀行說了算,那還不如從開始就不給予客戶相應的積分獎勵。但是商業銀行也覺得很無辜,“信用卡積分壓縮和貶值也是銀行的無奈之舉,畢竟刷卡手續費下調,銀行不想成為惟一埋單者”。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負責人表示,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為了彌補刷卡手續費損失,銀行隻能不斷調整信用卡積分兌換規則,讓信用卡積分不斷縮水。

  同時,目前各銀行信用卡部門與客戶簽訂的條款早有“埋伏”,內容中都有“各項積分兌換項目、兌換標准、兌換規則均以我行最新規則為准”之類的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25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新收費標准,對刷卡手續費進行了下調:餐娛類包括餐飲、賓館、娛樂、珠寶金飾、工藝美術品的整體刷卡費率為1.25%,此前標准為2%﹔一般類如百貨、批發、社會培訓、中介服務、旅行社及景區門票等消費的刷卡費率為0.78%,此前的標准為1%﹔民生類如超市、大型倉儲式賣場、水電煤氣繳費、加油、交通運輸售票刷卡費率為0.38%﹔公益類如公立醫院和公立學校刷卡消費,發卡行和銀聯組織都不得收費,收單服務費的價格按照服務成本收取。

(責編:李棟、劉陽)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圖說財經|人民電視

  • 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盜墓影視劇或遭禁播
  • 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廣州車展美女車模扎堆亮相
  • 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揭秘車模鮮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娛自樂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