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章斐然 劉陽)國家外匯管理局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介紹2014年第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管濤在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時稱,在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均衡、人民幣匯率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背景下,跨境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一種新常態。以下是直播實錄。
人民網記者:我是人民網的記者,剛才您提到今年一季度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下行的壓力,人民幣匯率出現了雙向動,在這種情況下,您如何評估未來我國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
管濤:我想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三句話:第一句話,當前淨流入的格局還沒有改變。第二句話,跨境資金流動正在出現積極變化。第三句話,未來雙向振蕩將是常態。
具體來講,第一,當前跨境資金流動仍然保持了淨流入。盡管國內外環境比較復雜,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波動,但一季度以及一季度各月的銀行結售匯和涉外收付款都是順差。貨物貿易順差是我們順差的主要來源,一季度以及一季度各月的貨物貿易結售匯順差仍保持了大於海關進出口順差的態勢,所以說資金還是流入的。對於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我覺得市場做出了適應性的調整,但是沒有出現恐慌,外匯市場仍然保持了平穩運行,境內外人民幣匯率的差價大幅收窄並呈現雙向變動。
第二,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正在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的持匯傾向增強,3月份企業外匯收入的結匯率比前兩個月下降了4個百分點,銀行的各項外匯存款增加了144億美元,比前兩個月的平均水平上升了3%。第二個表現是企業的購匯意願上升,企業外匯支付的購匯比例較前兩個月的水平上升了3個百分點,3月份銀行的外匯貸款增加了222億美元,比前兩個月的平均水平下降了6%。三是從遠期結售匯看,企業遠期購匯的動機增強,遠期結匯的意願減弱,3月份遠期結售匯簽約順差降到了27億美元。
對於這些變化,我們覺得都是我們樂於見到的,我們也是有一定承受能力的。從宏觀上來講,這些變化有利於外匯供求平衡,改善宏觀調控。從微觀上來講,有利於企業部門減少貨幣錯配,更好地應對資本流動的沖擊,我們不是說順差減少了、購匯多一點我們就緊張,我們首先要有容忍度,要看到它的積極方面。
第三,預計未來跨境資金流動仍會保持雙向振蕩的格局。盡管現在人民幣匯率出現了波動,但是影響跨境資本流動的基本面因素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這些主要的經濟指標都保持在年度預期目標范圍。下一步我國政府將繼續按照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思路,著力增加有效供給,不斷滿足新增需求,注意防范和化解潛在風險,這將有利於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實際上,國際社會對此也給予了充分肯定。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經濟再平衡、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擔心的。一些國內外專家也普遍認為,現在中國外匯儲備充裕、財政狀況良好,應對金融風險的緩沖空間較大。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現在國內和國際上還有很多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在我國國際收支趨向均衡、人民幣匯率接近合理均衡水平的背景下,跨境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對於這種變化,市場各方都要做出適應性調整,理性看待,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