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監管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的競爭規則
記者 高國華
從被奉為“高收益神話”到被貶為“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余額寶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壓力下迅速跌下神壇,關於該大力發展還是該加強監管的討論聲不絕於耳。
繼上周中國銀行業協會有意將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項目進行監管的消息傳出之后,上周五,証監會在其官方微博中發布消息稱,部分互聯網貨幣基金在銷售、宣傳推介中存在風險提示不足的問題,為促進余額寶等互聯網基金更好地發展,証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加強貨幣市場基金風險管理和互聯網銷售基金監管的有關規則。隨著兩會開幕,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更成為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高收益開始“褪色”
雖然余額寶被打上了“高收益”的印記,但這只是相對於銀行活期存款而言,而且,這一“高收益”的可持續性越來越值得推敲。農歷新年之后,余額寶收益率整體出現下降,3月2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5.971%,是自去年12月26日以來首次跌破6%,。
自2011年11月底,監管部門取消了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不得高於30%的上限規定后,銀行協議存款就逐漸成為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的主要資產。2013年貨幣基金四季報顯示,多數貨幣基金資產投資於協議存款的規模都在50%以上。其中,與余額寶對接的天弘增利寶投資於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合計92.21%。
在這種背景下,余額寶的收益率就嚴重依賴銀行協議存款利率。歷史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部貨幣基金A類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48%、3.94%和3.87%,而更早年份的平均收益率則保持在2%至3%。“我們不知道收益率會降到多少,什麼時候開始降,但我們必須告訴投資者,6%並非常態。”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近日表示。
對於余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目前的高收益,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隨著銀行間市場資金逐漸寬裕,互聯網貨幣基金收益可能將由前期的6%以上逐漸降低。此外,“提前支取不罰息”優惠政策一旦被取消,勢必對其收益造成影響。
不會動搖銀行存款基礎
興業銀行日前宣布,將於3月初推出新一代余額理財工具“掌櫃錢包”﹔民生銀行在近日上線的直銷銀行中推出了如意寶理財賬戶。一邊是余額寶快速膨脹的規模﹔另一邊是大小銀行的“圍追堵截”。在業內人士看來,相對於余額寶,銀行的反擊勝算很大。
針對近期輿論認為類余額寶的互聯網貨幣基金給銀行業帶來沖擊的問題,北京大學國際投資管理協會名譽會長王連洲日前在杭州調研支付寶時稱,居民將銀行活期存款轉移到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基金投資於銀行協議存款,從整體上看,資金並未太多流出銀行體系,隻不過不同市場的利率價格差被打破。他表示,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不足以推高整個市場利率上行。據統計,截至2014年1月末,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為9532億元,而居民儲蓄存款為47.9萬億元,全部人民幣存款為103.4萬億元,相比之下,貨幣市場基金要小得多。
“長期來看,貨幣市場基金和銀行存款是良性競爭。”王連洲以美國的經驗解釋稱,為了應對貨幣市場基金的挑戰,美國銀行紛紛改善服務,推出各種創新金融產品。從2000年到2012年,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與活期存款之比,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從接近100%下降到30%左右。
“貨幣市場基金並沒有成為沖垮銀行存款的洪水猛獸,反而成為促使銀行改善服務的催化劑。”他進一步表示。
加強監管是趨勢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謝衛在一份關於“規范互聯網金融的建議”中直指類余額寶產品的問題。他表示,由於監管空白和互聯網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缺失,行業中已經出現不少違規現象,如避談風險、違規承諾高收益,通過補貼、紅包等方式虛增收益,或採取抽獎、回扣、送實物等方式誘導促銷,擾亂了市場秩序,引發無序競爭。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看來,互聯網金融的形態不是消化風險,而是重構風險,甚至以更高的風險容忍度換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所以下一步互聯網金融更加關注的應該是自身風險的防范和風險的提示。他認為,在互聯網金融生態的構建過程中,需要確立更好的競爭規則和引導規則,尤其是從監管者角度來說,需要對整個互聯網金融有所引導,僅僅靠行業自律是不夠的,既要允許創新,又要規范其發展。
對於風險和收益,王連洲也認為,在余額寶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少,從客觀上說,這也將促使監管機構更加重視貨幣基金,評估貨幣基金的本質和對金融體系的影響,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從而降低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